11.第11章 黑鎮(3 / 3)

上官衍聽完心裏有了計較,便問了小二最後一個問題:“那第一層的考驗是啥?”

小二搖搖頭,一臉茫然地答道:“不知為何,出來後就全無印象,能呆在這鎮子裏的人均是如此,而去第二層的人本來就少,能活著過了兩層的人更是少上加少,客官您還是三思而後行。”

聽得他如此答道,上官衍便明白後麵的事隻有自己去經曆了,本想再給些銀兩酬謝這小二,誰知他卻連連推脫不要,隻帶著些許期盼地說道:“客官好生修整,望您能得償所願,小的也能有一些念想隨您而返。”

好歹對鼓樓的情況也算是打探了個大概,想來也沒有更多的人如這小二般道得如此誠懇詳細。

上官衍也並不想繼續耽擱,稍作休整,便去了鎮上的最西頭,果真看到一家名“李婆湯”的小酒坊,說是酒坊,也就是一個小小的七、八步寬的小店,店裏頭擺了兩張小方桌,李婆一人在這裏守著賣酒。

少年郎走過去便看到一位約莫年逾半百、頭發半灰的老嫗在店門口坐著剝花生。他走過去向這位老婆婆抱拳行了一禮,親切地叫道:“婆婆,後生上官衍,來此討些酒水吃。”

老嫗停下手中的動作,抬頭笑眯眯地望向上官衍,上官衍這時才發現這婆婆的頭發雖已灰白,臉上卻光潔得毫無皺紋,擺著一副溫和至極的表情對他輕輕問道:“小後生從何處來?”

上官衍知道這就是第一個問題了,趕緊從容答道:“從有所求而來。”

隻見這李婆既不點頭也不搖頭,又問道:“為何來?”

上官衍當初聽小二說起李婆這三個問題時,就已經在腦海中想起,自己小時候在武功參悟遇到困難時,姑母上官虹常常耐心地帶他讀佛經,開導他,幫助他穩定心神。那些讀過的佛經中充斥著個人對自身的詢問和思考,就如同現在這三個問題。

於是對李婆的第二個問題,他回答道:“欲望如海中升起的波瀾,海卻不受其動搖,我為不動而來。”

聽到這裏,李婆仍未作聲,隻是慢慢起身走進酒坊內,隨後端出一白一黑兩碗酒,擺在上官衍麵前,又仔細端詳了他一陣,問道:“何處去?”

上官衍目光堅定地脫口而出:“行於世,存於思,生有涯而思無涯,往無涯而去。”

李婆聽完這三個回答,不由暗自驚歎,來此之人從未有今日這小子般,心境領悟如此之妙,這麼好的悟性,當不管他所求為何,都該去見樓主一麵。

於是,她直接將黑的那碗酒推到上官衍麵前,說道:“小後生,請吃酒。”

上官衍見李婆主動推出黑酒,心道“看來還有這第三種情況。這到底是想毒死我呢,還是直接表明我過關了?”

轉念一想,自己已經答到這個份上,往日不管是習武還是做人,不都如他的答案中所言麼?

在這世上,人的各種行為皆來自其欲望和目的;而人們,又希望得到控製欲望或達到目的方法;最終,我們去的,也必是我們的所思之地。

那麼既然這答卷已交,何不自信一點,於是上官衍瀟灑拿起酒碗,“咕嘟咕嘟”幾聲,便把這碗黑酒幹下了肚。

喝完他定睛一看,便看到手邊多了一顆又大又圓的甘草解毒丸,李婆望著他掩嘴一笑,說道:“趕緊吃了這丸子。”

隨即進屋拿出三炷香,遞給上官衍,交代道:“小後生,將自己名字刻在香柱上,今晚亥時,在鼓樓前的旗杆下點燃……”其餘細節倒和那小二告知的一模一樣。

說完,李婆又要上官衍喝了碗綠豆三清茶,十分和藹地說了句:“小後生好生調整。”便收了碗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