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跟當時的家康一樣,心中懷著一個大大的問號:他們為什麼不走?
一些人覺得,島津家之所以在戰鬥的時候不肯出戰,其實就是為了保存實力,迎接這光榮的最後一刻的到來—在趁著對手以為得勝而消除戒備心的時候,進行自殺式突擊,目標是德川家康的項上人頭。
對於這種給人臉上貼金且手段還不怎麼高明的行為,個人予以鄙視。
其實,不是島津義弘他們不想走,而是他們沒來得及走。
且說島津軍自打開戰之後,就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那裏磨洋工,任誰去叫去催都不肯挪窩。久而久之,眾友軍也就不鳥他們了,甚至忘記了在這巴掌大的盆地裏還有這麼千把人在那裏戳著。
不久之後,災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降臨到了石田軍身上,兵敗如山倒的諸侯們紛紛各自率隨從逃走。因為事情來得急,所以大家都很慌亂,一慌亂,就把島津軍還在戰場上這事兒給忘得更加徹底了,自然也就沒人去通知他們一起跑路了。當然,我更相信就算有人記著這茬兒,也不會去通知的,畢竟在這種時候,助人為樂的風格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於是,他們杯具了。
漸漸地,島津義弘感到周圍的情況有些不對,似乎有一種涼颼颼的冷風直吹背後的感覺。讓人一打探才知道,自己被人給丟在這如地獄一般的戰場之上了,而對麵不遠處,就是德川家的十萬大軍。
老爺子第一個想到的是切腹。
這是一種很理所當然的反應—都已經這樣了還玩個毛啊?死了拉倒了。
我能夠理解島津義弘當時的絕望之情,畢竟當年跟董一元在泗川決戰,好歹兵力相差還不到十倍,而且薩摩人還是有備而來的。但這次可謂事發突然,且兵力差也過於懸殊,怎麼看,怎麼都沒有勝算。
通常在這種領導要當著大夥的麵自戕於人民之時,都會有那麼幾個人衝出來,搶在刀子還沒被戳進肚子裏的時候一把將其抱住,然後進行勸說。
此次扮演這一角色的,是島津豐久。他將自己的伯父死死拉住,然後說道:“與其自盡,不如戰死在沙場之上,豈不更像武士?”
一句話讓義弘迅速地平靜了下來。在思考了片刻之後,他用非常淡定的口氣說道:“不戰而死的確有些懦弱,既然這樣,那就幹脆跟他們拚了吧!”
手下人齊聲叫好。
在大夥違背主命,私自從薩摩趕到關原的時候,便已經有了這樣的覺悟。
雖然時間緊張,但程序卻不能少—和在泗川的時候一樣,先統一思想,再作戰略部署。
五秒鍾後,島津義弘作出指示:從伊勢街道撤退回大阪,再從大阪撤退回薩摩。
伊勢街道的入口位於關原盆地東南部一個叫烏頭阪的地方,那裏臨近桃配山和南宮山的山腳,由北向西南通往伊勢國。簡單來說,如果薩摩人打算走這條路的話,那麼在此之前,他們必須要突破福島正則、藤堂高虎、京極高知、細川忠興、黑田長政、金森長近、田中吉政、鬆平忠吉、井伊直政和本多忠勝這十個人的軍陣,然後抵達烏頭阪的時候,距離德川家康的本陣應該不會超過一百米。
這是一次比三十年前磯野員昌勇闖信長十三段陣更加真實的聖鬥士角色扮演。不過,跟當年織田信長相比,不管是在人數上還是戰鬥力上,現在的福島正則他們卻更像黃金聖鬥士一些。
而對於島津義弘和那一千多薩摩人來講,這是唯一的出路,要想活下來,就隻能cospaly一回聖鬥士,然後玩一把勇闖十二黃金宮,並且在教皇家康的跟前脫逃升天。
順便一說,當年星矢他們闖的十二宮,其實隻有十人把守—人馬座的那位在動畫片開頭就掛了,天枰座的老頭子則缺席在廬山看瀑布。
下午四點,行動正式開始。島津義弘一馬當先,緊隨其後的是長壽院盛淳和島津豐久。薩摩人高喊口號,朝著第一陣的福島軍就衝了過去。
喜歡搶功,素有橫不怕死之稱的福島正則第一反應是大喝了一聲:“都給我讓開!這是死軍!放他們走!”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不過,養子福島正之這年十五歲,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紀,心說你不讓我去我偏要去,這薩摩人也不是三頭六臂,有什麼好怕的?
出發點是好的,這種行為也是很有勇氣的,但結果卻相當不盡人意—幾乎是頃刻間,正之帶過去硬拚的那幾百人就被島津家打了個七零八落,差點全滅。
第一陣就這麼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