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正的狂歡。
“誒!誒!”家康在馬上揮舞著自己的扇子。
“哦!”
“誒!誒!”
“哦!”
如此這般的一唱一和,反複回響在天地之間,久久不去。
話說,這個勝利之聲,相信很多遊戲發燒友都應該是耳熟能詳。不過,這卻並非是單純的呐喊,和日本的很多東西一樣,盡管簡單明了,卻也飽含著深厚的曆史底蘊。
戰國時代,每當日本人出去打仗,一般都要帶著手下的家臣和士兵們去附近的神社禱告一番,祈求神靈的幫助,最好弄個什麼神佛加身,刀槍不入啥的,以便取得勝利。之前在捅狹間會戰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已經提過,織田信長在熱宮神社裏幹的就是那個勾當。隻不過那位同學是外星來的,不太懂地球的規矩。他做的那套玩意兒相當地不標準。真正的戰前祈禱,實際上是有很多講究的。
首先,你要是去祈禱,那當然得有貢品。不然神幹嘛平白無故地要保佑你?人家也是很忙的,不能專門為你做白工。
貢品一般是白米和紅豆還有清酒啥的,在當年的日本,這些都是很珍貴的寶貝。
其次,當你付了酬金(貢品)之後,就該告訴神你想要什麼了。你可以選擇用人類的語言比如日語的方式,以大聲的或者心中默念的方式來跟神溝通一下。但是,你依然得牢牢記住:神是很忙的,每天有數不清的人來祈禱並且提出數不清的各種要求,從想做天下的霸主一直到想跟鄰居家的大姐姐約會,對神而言,這是一件非常考驗記憶力的事情—所以你不僅要以口頭的形式,還要用更為形象的方法來表達你的願望,比如再獻上一些跟你的願望有關的物品,這個叫做特殊貢品。
一般你想要祈禱打勝仗的話,除了大米、白麵之類的一般貢品外,還得附贈三樣特殊貢品,它們分別是打鮑、勝栗和昆布。
前兩者分別是鮑魚和栗子的一種,最後一樣就是海帶。
三樣東西總結起來就是對神說的三句話:第一句,請您保佑我好好地打(鮑)敵人一頓;第二句,並且取得勝利(栗);第三句,不光要取得勝利,還希望輕鬆獲勝(昆布在日語中音近輕鬆)。
走完以上這一套,祈禱就算是告一段落,你的願望已經送達神靈那裏了。然而,因為很有可能你的對手也在祈禱,甚至送上了比你更貴、質量更好的貢品,或者是神靈這天正好不在服務區,所以,你不能光與神對話,還得再在這個神聖的地方跟手下眾將士溝通一下。
通常在這個時候,“誒,誒”、“哦”的喊聲就要出場了。
負責祈禱的三軍大將揮舞扇子,高喊兩聲:“誒!誒!”
日語中讀作えい、えい,還有對應的漢字,寫作“曳”,意思是“準備出戰了!”
然後小的們一起高呼:“哦!”日語讀作おう,對應的漢字為“應”,可以字麵理解為“是!”或者“知道了!”
就此,程序全部走完,可以出馬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段原本用於祈求勝利的口號式問答,也漸漸成為了真正的勝利口號。每當獲勝之後,三軍大將們總會還願似地在陣前大喊數聲“誒!誒!”,然後手下一起高呼“哦”,久而久之,便成了慣例。
贏了,終於贏了。
德川家康在馬上顯得特別激動,甚至有些語無倫次。
“正純。”
“在。”騎馬侍立在旁的本多正純應道。
“正純,我們勝了。”
“是的,恭賀大人。”
“正純,你聽,這聲音。”
“是的,如此呐喊聲足以見我軍威。”
“正純,你看,這些精壯漢子。”
“是的,我們德川家很好很強大。”
“正純,你瞧你瞧你瞧”家康說著說著突然就結巴了起來,“那那是什麼?”
本多正純抬眼望去,遠遠地看到漫天的塵土,然後是若隱若現的一麵麵旗幟,像是一支軍隊,正朝著自家所在地衝來。
他揉了揉眼睛,又晃了晃腦袋。
莫非,有人打算趁著大家都在高呼勝利萬歲的當兒突襲家康本陣?
本多正純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可笑的想法,畢竟聽起來忒玄乎了,連石田三成都逃跑了,還會有誰那麼赤膽忠心地做敢死隊呢?
還沒等他琢磨明白,一個騎著馬的德川武士飛也似地跑到了家康跟前:“報告大人,島津軍正往我方本陣衝襲而來!”
德川家康恍然大悟,難怪總覺得剛才忘了一茬兒什麼,原來是他們啊。
但他依然倍感疑惑:為啥大夥兒都走了他們還沒走?難道這幫不怕死的家夥玩命上癮?
此時正是下午四點,在石田方的軍隊幾乎全部逃了個精光,德川家都準備開始打掃戰場的關原盆地之時,卻依然存在著一支石田軍,他們就是薩摩島津家的那一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