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風聲(2)(1 / 3)

我說:“這裏的人大多生活貧窮,不可能都到中心城區買房居住,更何況,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離開這裏的,他們要進城,恐怕生活都成問題。”

彪哥指著遠處的一片土地說:“這裏本來是農田,但早就被征掉了,政府打算在這裏建設工業區,這些農民早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他們的戶口也在三年前由農民變成了居民。政府的目標是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五年之後這裏將是一個經濟發展區,而我這個三鳥市場,不過是政府打響的頭一炮。”

我提醒他:“拆遷的問題最為麻煩,你還是先考慮一下吧。”

彪哥說:“政府已答應幫我搞定征地的事,補償款由我們出。不過你放心,這裏20多戶人,就算平均每戶補償20萬,一共也才400多萬而已。”

這座城市的房價,中心城區已達1萬多元,就算邊遠些的小區,每平方米也達到5000多元,20多萬,僅夠買40多平方米而已。我心裏暗暗算了一筆賬,對彪哥說:“如果按這個標準,這些居民不一定願意搬走。”

彪哥說:“政府能想的辦法,比我厲害多了,這個我倒不擔心。”

這個冬天來得特別早,農曆才10月左右就寒氣迫人了。這在南方是極為少見的,我很困惑,專家不是都在強調全球變暖嗎?為什麼天氣還是這麼冷?

這天彪哥從外麵回來,告訴我:“塘棠的村民搬走一大半了。”

我說:“這麼順利?”

彪哥說:“政府與這些村民簽訂了協議,凡是在一個月內搬走的,都可以在市區買一套經適房。”

我說:“這倒是一個好辦法。如果是經適房的話,20多萬估計就差不多可以買到一套了。”

彪哥說:“所以我說嘛,政府想要做什麼事,容易得很。現在村裏還剩下7戶,聽說已經通知供水公司斷水了,估計用不了兩天,這些人就得全搬走。”

又過了兩天,彪哥回來告訴我:“村裏隻剩下2戶人了。從今天起,供電也把荷棠的電線剪了,估計三天不到,他們就要簽合同搬走。”

我說:“彪哥,這樣是不是太殘忍了些?先是奪了他們的土地,接著強迫他們進城,最後還把他們趕出家門……”

彪哥說:“這與我無關,就算我不去,他們也會發動別的人去開發,就算不建市場,他們也有可能在那裏建廠房。一塊肉,總是給人吃的,區別的隻是吃進誰的嘴裏而已。”

我說:“真是這樣嗎?”

彪哥說:“政府要把這塊地開發成市場的念頭,比我更強烈,他們的目標,是在春節前完成拆遷,春節後即開始奠基,將其打造成全市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

我苦笑:“這也算惠民工程?”

彪哥笑了:“惠民工程是一頂好看的帽子,戴上去好看又保暖。”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彪哥再沒提過他的惠民工程。有天晚上我偶然想起來,便問他:“你的惠民工程怎樣了?那兩戶人搬走沒有?”

彪哥說:“還有一戶沒搬。”

我說:“奇怪,那裏既沒有水又沒有電,那戶人怎樣在那裏生活的?”

彪哥說:“我也正想去看看,明天是周末,一起去看看?”

次日是周末,我們帶仔仔一起到荷棠去。仔仔一聽說是到小狗打架的地方玩,便歡呼:“我好掛念小狗,我想與小狗交朋友……”

我為他穿上厚厚的棉衣,說:“小狗在等你呢,快上車吧。”看著他連滾帶爬地走上車的樣子,我笑了。每個母親的心裏,都有著一個如此溫軟角落吧,所有的心花,都隨時為孩子而盛放。

還是荷棠村,可是一個月不見,村裏似乎已變得荒廢,搬走的人們把能拆的東西,都帶走了,到處見大門洞開,破爛的衣服和席子隨地可見,就連魚塘邊,也沒有了小狗的蹤跡。

仔仔失望地說:“小狗都走了,不等仔仔一起玩。”

我說:“也許是小狗搬到新家去了,不喜歡住這麼破爛的地方?”

仔仔說:“才不是,這裏有魚塘,小狗喜歡在魚塘邊玩兒呢。”

“狗都走了,就是人不想走。”一位老太太提著半桶水走過來,邊走邊喘氣。

我看著不忍,說:“阿婆,讓我來幫你提吧。”

老太太連連擺手:“不用,不用,你幫得了一次,幫不了兩次,還是讓我自己提吧。”

我好奇地說:“阿婆,別人都搬走了,為什麼你不肯搬走?搬到城裏住高樓大廈不好嗎?”

老太太說:“人老了,不舍得離家啊,外麵再漂亮,金窩銀窩也不如自己的狗窩。”

老太太把半桶水放在一間舊房子前,喘了口氣,從屋裏拿出一個瓦煲,倒了一點水洗刷起來:“他們斷了水斷了電,我就在門前自己煲飯嘍,一個人的飯,到外麵拾一根木頭,撿幾張舊報紙,就可以煮熟了。”

說罷老人指指門口靠牆邊堆著的一大堆舊報紙和雜物讓我看:“你看,我這裏堆了這麼多舊報紙,足夠我煮一個月的飯了。”我點點頭,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仔仔說:“阿婆,我家煮飯,彩嬸是不用舊報紙的,插上電就可以了。”

老太太說:“這裏沒電,阿婆也可以煮熟飯。”她把門口幾塊漆黑的磚擺放,再把已裝了米的瓦煲放上去,在下麵點上報紙:“小朋友,你看,阿婆這樣就可以煮熟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