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氣定神閑,輕輕一笑,說:“現在的諸侯王中,論年齡,劉安最大;論資曆,劉安最高。他在諸侯王中享有一定的威望,如果處治過於嚴厲,勢會必引起其他諸侯王對朕的不滿。所以,朕要做到仁至義盡,讓諸侯王們心悅誠服。再則,朕很清楚這位王爺,心高手低,優柔寡斷,寫文章行,搞政治不行,絕對成不了氣候。他的一舉一動,盡在朕的掌握之中,若再執『迷』不悟,隻能自取滅亡!”武帝對於劉安的認識可謂透徹,劉安的的確確心高手低,優柔寡斷,難成氣候。他已60多歲,身體肥胖,長相最大的特點是一對眉『毛』,很粗很密,而且是平的,橫亙在額頭下方,像是特意為眼睛而設的天然屏障。幾年來,劉安總是在彷徨猶豫中生活著,忽兒決定起兵,忽兒決定暫緩,恍恍惚惚,全無主意。元朔六年,武帝派中尉於宏為使者,傳達削奪兩個縣封地的聖命。劉安先是準備斬殺於宏,但見於宏和顏悅『色』,臨時又取消了斬殺的計劃,隻是說:“我行仁義之道,反被削減封地,這讓我的老臉往哪兒擱呀?”更可笑的是這時,武帝的兒子劉據已經六歲了,劉安卻硬是不信。凡是長安來人,他都要出麵召見,詢問朝廷情況。如果人說,朝廷治理得不錯,皇上已經有了皇子。他認為這是胡說八道,痛加訓斥;如果人說,朝廷政局混『亂』,危機四伏,皇上根本沒有兒子。他則手舞足蹈,興奮得幾天睡不著覺。劉安垂涎皇權,覬覦皇位,已經變得有些神經質了。武帝削減劉安的封地,使得劉安加快了謀反的步伐。他私下製作了皇帝禦璽,以及丞相、禦史大夫、將軍、二千石官吏、都管令、丞和郡守的印信,整日麵對地圖,想像著攻襲長安,應該在這裏駐軍,應該從這裏進兵。他綜合女兒劉陵等人提供的情報,謀劃著派人潛入京師,首先刺殺大將軍衛青。他大言不慚地對僚屬們說:“當今朝廷,衛青最受倚重,除去此人,事成一半。
主爵都尉汲黯為人正直,能夠守節死義。至於丞相公孫弘之流,隨勢逢迎,我若起事,發蒙振落,毫不足畏。”劉安一廂情願地打著如意算盤,殊不知武帝把他的舉動偵察得一清二楚。元狩元年春天,武帝告訴朝臣們說:“多行不義必自斃。現在,是朕下手的時候了!”有人問:“怎麼下手?得用多少兵馬?”武帝淡淡一笑,說:“殺雞焉用牛刀?朕的兵馬是用來攻伐匈奴的,對付劉安,一道聖旨足矣!”武帝當即命一廷尉監攜帶聖旨,麵諭朝廷安『插』在淮南的中尉,率領當地一支兵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包圍了劉安的王宮。劉安及其黨羽幾乎沒作一點反抗和掙紮,束手就擒。廷尉監和中尉搜尋出劉安謀反的所有罪證。劉安嚇得麵如死灰,趁人不備,一頭撞牆,『自殺』而死。蓼荼、劉陵、劉遷,以及劉安蓄養的方士、僚屬等,全被押解長安,交由廷尉張湯審訊。張湯使出手段,順藤『摸』瓜,大肆株連,凡是和淮南王有過交往的列侯、官吏、郡守等,連上誰算誰,包括莊助、張次公、鄂但等在內,一律處斬,並誅家滅族。這一大案,共殺了三四萬人。劉安一死,淮南國也就不複存在,降格為九江郡。武帝憑著政治智慧,輕而易舉地鏟除了朝廷的一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