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塞斯的建議下,我們去了托瓦馬村(Torwama)。莫塞斯一路遇見熟人,每見一個人都是一通握手,之後用曼迪語聊個沒完沒了。我站在旁邊等得心切。第一個人、第二個人、第三個、第四個……天哪,他們都聊什麼呢?“不不不,這是我們曼迪人的問候語。”莫塞斯解釋道。鬼才信呢,打個招呼要花上十幾分鍾?說著,迎麵又來了一個熟人,他倆又“聊”上了,10分鍾過後,總算“聊”完了。我問莫塞斯:“可否翻譯一下?”他和那人都笑了,於是,他倆用英語為我來了個“情景再現”。“你好嗎?”“很好。”“你爸爸媽媽好嗎?”“他們很好。”
“哥哥姐姐好嗎?”
“他們很好。”
“弟弟妹妹好嗎?”
“他們很好。”
“你老婆好嗎?”
“她很好。”
“你大爺大叔好嗎?”
“他們很好。”
“你大姨大嬸好嗎?”
“她們很好。”
“昨晚睡得好嗎?”
“很好!”
“今天吃得好嗎?”
“很好。”
“身體好嗎?”
“很好。”
“……”簡直暈死了,後麵還有一大串呢。
這還沒完,另一個人還要反問同樣的問候。
估計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問候語了。
35歲育有5個孩子的大老婆來到托瓦馬村,先去拜見酋長,他不在家,遇到一個叫馬瑞安·納比歐(Marian Nabieo)的女人。她會說英語,主動過來與我搭話:“找酋長嗎?你是中國人吧,我能幫你做點什麼?”
“你們很喜歡吃棕櫚油,我想看看怎麼做出來的。”我說。
“你來得正巧,旱季是棕櫚果收獲的季節。”
於是,馬瑞安很爽快地帶著我們穿過村子走進了一片灌木叢林裏。
叢林小徑宛如一條蜿蜒曲折的走廊,陽光透過交錯的枝葉灑泄下來,光線斑斑點點,抬頭看不到天空和雲彩,兩頭也看不到叢林的邊緣。林子裏很靜。怕驚擾了鳥獸,開始,我們三人誰也沒出聲,隻能聽見各自“唰唰”的腳步聲。好在有馬瑞安帶路,我心裏踏實多了。走了一段,馬瑞安突然想起了什麼,回頭對我說:“你們外國女人喜歡穿短褲,是不是覺得這樣很漂亮?”
我對她說:“這兒實在太熱了,穿一張薄紙都覺得多餘,根本無法穿長褲。”
這時,走在我後麵的莫塞斯故意開玩笑說:“我覺得你應該入鄉隨俗,學一學非洲女人不穿上衣了,多涼快呀。”我一聽,立即停住腳,回頭問他:“你是真的希望我入鄉隨俗?還是想看我不穿上衣的樣子?”
“不……不……我是說,你如果不穿上衣一定很……還是你自己決定吧。”他趕緊解釋。
“在你們的觀念中,女人不穿上衣,好還是不好呢?”我問。
“當地女人不穿上衣沒事,要是外國女人不穿上衣會有人追著看。”他說。
“這兒的女人不穿上衣是因為沒有衣服穿,還是覺得熱?要麼覺得這是一種美?”我又問他。
“是風俗習慣。天氣熱,又缺錢,不穿衣服省錢省事。”
不過,進林子裏還是要穿長袖衣褲,不僅可以避免被樹枝雜草劃傷,還能減少毒蛇、螞蟻或蚊蟲的襲擊,這樣的道理誰都知道。
順著羊腸小路大約走了近一個小時,眼前終於出現了一小片被砍伐過的開闊地。我正納悶,馬瑞安指著前麵一個草屋說:“那兒就是薩娜·色瑞夫(Sannah Sheriff)製作棕櫚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