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穿越前曾經是即時戰略遊戲的玩家,而遊戲的操縱模式,與指揮無人機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他開始獲得團隊的認可,操縱越來越多的無人機進行殺戮。
無人機主要是由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等可以在天空穩定,甚至滯空的飛行器為主。由於,無線網絡遠程控製。無人機根據大小不同,可以撞在機槍、火箭彈、導彈等等各種武器。
基本上是采取一名戰略級的操作員,操控大量的無人機為主。考驗無人機效率的,往往是遠程遙控係統,以及無人機操作人員是素質。操縱無人機的操作員,相當於是一名將軍,遙控千軍萬馬。
而軍隊編製中,按照操作人員的戰略和戰術水平,給他不同數量的無人機。少則數架無人機,多則可以同時操作萬架無人機。
一開始,主角以為戰爭僅僅是為了保衛和平,但是,隨著自治領擊敗了敵對勢力,開始不斷的擴張和殺戮。
見到戰爭殘酷和黑暗的一麵,主角開始向軍閥控訴。但是,得到的答案是,現在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和平可言。
主角不滿,僅僅保留了一隻無人機和操縱平台。其他的無人機權限全部上交,孤身離開了領地,乘坐郵輪準備去其他國家看一看,尋找一個相對比較和平,沒有戰爭的淨土。
路上遇到海盜,主角被迫操縱無人機,趕走了海盜。船上遇到了女主角,一名無人機程序編寫者,她希望通過創造一隻和平的無人機隊,結束這場波及全世界的戰爭,但是她缺少優秀的戰略級的無人機操作者。
男女主角開始組成隊伍,創立一個DJ無人機公司。他們研究了智能生產工廠,工廠裏麵智能機器人可以自己維修和生產、組裝無人機和機器人。
因為他們製止戰爭,恢複和平的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認同,所以,獲得大量的資源支持。終於……他們製造出了數億計的無人機,鋪天蓋地的消滅全世界各大戰場的戰爭機器,第三次世界大戰,居然被他們強行中止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一台無人機居然產生了智慧,並且入侵了整個無人機網絡,人類有陷入了與智能機器的戰鬥中……
主角被迫操縱無智能的無人機,與智能無人機進行人類與計算機之間的生死之戰。當然了,末尾這麼交代,也是給整個係列續集埋下伏筆,如果這個電影有搞頭的話,續劇會源源不斷的拍出來。
……
“這個故事,很帶感啊!”小香流露出一絲興奮。
“腦洞大開的產物。”王啟年笑道。
雖然自貶是腦洞大開的作品,其實王啟年還是挺得意。畢竟,這個作品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影視作品中,很難找到這個純粹的無人機戰爭的影子。
光是這個創意,已經讓這部電影,應該稱得上是能帶給市場驚喜的作品。即使撲街,這照樣能被觀眾認識到裏麵蘊含的創意。
就像早期的喪屍電影,並不是那麼的火。但後來很多的喪屍電影,一部接一部。終於到了《生化危機》,喪屍題材開始火的不得了。
人們開玩笑排行由日本的電子遊戲改編真人電影的票房排行榜,前四名分別是《生化危機4》、《生化危機3》、《生化危機2》和《生化危機1》這四部。
而喪屍片大火之後,人們往往都要帶著崇敬的心理,向《活死人之夜》這個鼻祖致敬——這部60年代的電影,才是奠定了後來喪屍片的幾大主要元素:
第一,原因不明的因素讓喪屍起死回生。喪屍本身沒有任何的意識力和思考能力,完全是靠本能在活動的。(在《活死人之夜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裏麵則是受到宇宙的放射線而重新複活的)
第二,喪屍喜歡啃食人肉。為了找尋活生生的人肉而襲擊人類,是僵屍唯一的本能目的。(這和食人風俗有所聯係)
第三,喪屍會感染。被喪屍咬到人,死後也會變喪屍。前一秒才和自己一起行動的家族或是親友,因為被咬而成為慢慢的變成喪屍要來攻擊自己,宛如無底洞般的恐懼感就是這樣而來。
第四,喪屍不會死亡。因為早已是死人了,所以不管如何去傷害他的肉體,喪屍還是會繼續的活動下去。如果要讓喪屍停止活動的話,隻要把腦袋打爛,或是點火將他燃燒。 還有成群結隊舉起雙手用著不穩定的腳步慢慢邁進的喪屍集團,然後把活人趕到密閉空間時所產生的恐慌和內心糾纏的葛藤。這樣的場景也成為日後所有喪屍電影的必備場景。
王啟年希望,自己的這部片子,將會創造無人機戰爭題材,將來受無數的導演模仿和致敬。
《無人機戰爭》顯然是一部科幻片!
之所以想要拍科幻片,也是因為中國的科幻電影太弱了,以至於後來周星馳拍的喜劇科幻片《長江七號》相對之下,都算更合格的科幻電影了。
而科幻片想要拍好,除了要有錢之外,還有有一定的科學思維,另外,想象力也是恢宏,腦洞也是開的比較大。比如,當年的《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終結者》、《變形金剛》之類的,都是屬於既有想象力,腦洞也開的比較大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