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恭喜發財了!”寰亞老板林建嶽帶著笑容說道,“我可就慘了,《龍鳳鬥》在香港的票房,僅相當於內地的三分之一,現在海外收回成本呢!”
“林老板估計可以賺更多吧,海外市場的利益,都是貴公司的!”王啟年笑道。
林建嶽聞言也是點頭,《龍鳳鬥》已經開始在台灣市場和南洋上映,預計這部分市場,是可以收回成本的。另外,寰亞的影碟發行和賣電視播放權,則可以實現盈利。如果能在韓日市場和歐洲市場上票房大紅,則有可能成為大賣的力作。
全球市場有超過百個國家的地區,誰能說的準,那個市場莫名其妙的紅了呢?
這也正是寰亞不妒忌小夥伴公司賺的多,因為,小夥伴公司賺再多,也到此為止了。因為,小夥伴公司僅分得內地市場的蛋糕,現在蛋糕吃的差不多了。而寰亞自認為自己吃了幾個小蛋糕,還有機會吃很多大蛋糕呢!
接下來,雙方很快進入正題,開始談判進一步執行合拍電影的合作!
一年前小夥伴公司跟寰亞簽署了合拍十部電影的合約,《龍鳳鬥》僅僅是第一部合拍片。
在《龍鳳鬥》這部電影合作愉快之後,小夥伴公司和寰亞繼續執行合同,合拍《頭文字D》、《童夢奇緣》、《韓城攻略》三部電影。
這三部電影各自都有巨星,但卻不算大片。
嚴格意義上,稱不上小夥伴公共標準的大片。小夥伴公司對於大片的定義是——億元!隻有預算上億元,才稱得上是大片。
而《頭文字D》預算是4000萬元,《童夢奇緣》預算3000萬,《韓城攻略》也是3000萬元。
三部片子的預算加起來是1億元,小夥伴公司和寰亞依然是按照各自出一半的原則,利益分配自然是采取國內票房收益歸小夥伴公司,而香港和全球市場的票房寰亞所有。
這種分配機製下,小夥伴公司並不吃虧。
海外發行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如果海外發行那麼容易的話,港片也不至於淪落到現如今這般地步。
而內地市場不僅僅是快速增長,而且,也可以配合小夥伴公司的院線擴張戰略。既有院線,又有足夠的片源,這是小夥伴公司為什麼願意大力跟其他公司合作拍片的原因。
尤其是,寰亞公司拍的片子,成本控製是還可以。貌似,香港物價貴,但明星導演由於嚐到了90年代港片崩盤的苦頭,目前,很多明星的片酬相對於90年代中期,不僅僅沒有漲,有一部分的片酬甚至是下降的。
未來港片大多數明星的片酬,沒有沒有大漲,非一線當紅的明星,片酬甚至是一再下跌的。兩地明星片酬會出現反轉,在80年代和90年代,是內地羨慕香港明星的片酬。但再過一些年頭,則是香港明星和導演,都紛紛羨慕內地同行的片酬。
所以,此時投資港片,可能是一個物廉價美的選擇。香港導演和演員,對於商業片的經驗,超過了內地的同行。與此同時,港片的預算,相對於好萊塢而言,也是非常廉價的。
再過幾年,預計投資港片,可能比投資國內電影更省錢了。不過,那時候,港片的優秀人才,大多數都分流到了內地,成為內地國產片創作的中流砥柱,真正的港片創作人才,反而是變得很少了。
當然了,未來隨著內地市場越來越火爆,預計寰亞公司漸漸的不會接受這種合作的方式的。
畢竟,未來的寰亞也是最積極參與跟內地電影公司合作的港片巨頭之一。寰亞遲早會直接參與內地票房市場的分賬的!
……
進入11月份,北方的寒風有點蕭瑟。
不過,王啟年一大早卻是拿著筆記本電腦,正在奮筆疾書。
“在寫什麼?”小香端著早餐,好奇的看著他的電腦。
“關於一個科幻電影的劇本。”王啟年說道。
“《無人機戰爭》?”小香看著王啟年的新寫的劇本,感覺到非常驚訝,“名字仿佛是戰爭雜誌上的文章!”
“是科幻,但我覺得不遠的未來,可以實現的戰爭幻想。”王啟年笑道。
這個劇本主要是講述一個21世紀的中國男孩,因為穿越到了另外一條世界線上的未來地球。搞穿越這個名堂,除了是增加代入感之外,更重要的表明這個故事發生在另外一個世界,而不是現實世界。
在平行世界的地球,因為人口、資源、領土等等問題,導致了戰爭越來越頻繁,最終爆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而由於科技的進步,戰爭模式也不再是傳統的以大量士兵衝鋒陷陣為主,而是以天空中無人機,地麵上戰爭機器人為主導。
由士兵遠程控製的無人機群和戰爭機器人,有效的殺戮戰場上的被判斷丁敵人的目標。
中國男孩卷入了南美洲的一場戰爭,被當對一個自治領地軍隊雇傭成為士兵。當地自治領的小軍閥是一名混血華裔,所以,主角一開始對他頗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