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龍鳳鬥(1 / 2)

2004年10月14日,小夥伴公司跟寰亞合資拍攝的首部電影《龍鳳鬥》在國內香港同步上映。

在香港那邊是杜琪峰參加首映發布會,而劉天王則已經是在BJ,參加內地的首映發布會。因為,最近劉天王事業重心幾乎轉移到了內地。在內地參加的演出和活動,遠遠多於在香港。

這其實也是市場的選擇,再加上,劉天王是少數在內地市場上,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巨星。跟張藝謀合作拍《十麵埋伏》之後,劉天王在內地電影市場的影響力,比以前提升了幾個檔次。

而現在又是乘熱打鐵,接二連三的上映多部電影,也是鞏固劉天王的市場影響力。

簡單說,今年的劉天王參演的四部電影,都在內地上映,香港眾多天王巨星裏麵,就屬他最近的曝光率最高。

雖然,電影的質未必能趕得上成龍,但成龍已經沒有劉天王拚命了,平均每年有1部成龍的電影上映,已經算不錯了。而一年之內就有四部電影在內地上映,可見劉天王正在以影片的數量,來提升他的影響力。

相比之下《龍鳳鬥》的預算自然是比不上《十麵埋伏》!

但在10月份同檔期而言,3000萬預算製片的片子,已經屬於成本最高的一部電影了。其他的電影,都是以低成本的文藝片和主旋律電影為主。

比如,《可可西裏》、《信天遊》這種片子,光聽名字就知道,非常不接地氣。拿獎也許可以,但想要被大眾市場買賬,這種電影不要有太高的指望!

由於同期幾乎沒有強勁的對手,第六代導演陸川的《可可西裏》雖然在拿獎方麵很牛逼,讓陸川一下子成為了有一個備受關注的中國第六代導演。但是,《可可西裏》的票房成績很一般般,貌似總票房也就是600萬元左右。

另外一部電影《信天遊》,馮小寧導演,拍主旋律電影出身的,拿得出手的作品是早年執導的《北洋水師》、《紅河穀》、《黃河絕戀》、《戰爭子午線》等等作品,反響倒是不錯。但現如今,拍的電影越來越不接地氣了,更明確的說,不能適應觀眾口味的變化,所以,拍出來的電影水平越來越掉檔次。說句玩笑話——因為,他是馮小寧,而不是馮小剛,所以……自然也不會有多高的成績。再說了《信天遊》其實是一部主旋律電影,改編自報告文學《根本利益》,講述一個農民出身的書記跟農民打交道的故事。這個故事,貌似大家都不感興趣,所以,這個導演卻以為大家感興趣,因為,認識上有偏差,所以,撲街是難免的。

這兩部電影成功的證明了不懂觀眾想要看什麼的文藝片和主旋律電影,大多數都是撲街的。

要王啟年來說,即使主旋律電影,也用現代科技翻拍《地道戰》、《地雷戰》之類的,想要撲街真的很難。當年,那些導演,用的成本和技術雖然是比較落後的,但其實故事的內核,幾乎跟好萊塢差不多。但是,到了後來反而退步了,越來越不懂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的要素了。

主旋律電影都是一些越來越撲街的導演去拍,難怪主旋律電影是每況愈下。

美國人也拍主旋律電影,一堆的美國價值觀的電影,既美國向全世界宣揚其主旋律價值觀,但是,美國宣傳這些東西,都是情最好的商業片導演,最懂如何拍出觀眾喜聞樂見電影的導演去拍這些主旋律,所以,美式價值觀,在二戰之後席卷全世界。

當然了,正是因為兩部對手實力太弱,以至於《龍鳳鬥》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