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片子,與此同時,還是一部非常複雜的黑色幽默。
能拍這個片子,說明導演絕非是新人,絕非僅僅有製作的熱情。更關鍵的是,要有教科書一般專業的水準,才有可能將《瘋狂的石頭》拍出來。
雖然說這部電影故意炫技一般,把劇本、鏡頭‘剪輯,搞的非常複雜。但更厲害的是,多條複雜的線索,在電影中卻是一絲不亂,觀眾完全可以能夠理解。最大的難點,不外乎是懂,還是不懂!
有的地方沒看懂,同樣不影響欣賞整部電影。
在國際上,黑色幽默也是一種幽默的方式,但在國內市場上,這種多陰差陽錯,把不幽默變成幽默的黑色幽默,則是讓人耳目一新。
傳統的喜劇片,大多通過動作、言語,製作笑料。黑色幽默,則是靠著情節反差,諷刺意味也是很濃。
黑色幽默戲劇片,原本不是喜劇的風格。但觀眾很因為想明白裏麵的反差,被逗的捧腹大笑。
而高明的黑色幽默,往往不是一條線索,而是N多的線索。比如,98年英國導演蓋伊.裏奇《兩杆大煙槍》就是這種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瘋狂的石頭》就是跟《兩杆大煙槍》異曲同工之妙!
而蓋伊.裏奇對於一部分黑色幽默題材的觀眾而言,可謂將至奉為神一般的導演。
與此同時,蓋伊.裏奇那種炫技一般的電影鏡頭和剪輯的方式,也著實讓很多想要挑戰自我極限的青年導演,為之癡迷,可以模仿這種風格的,著實不少!
寧浩後來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可以十年磨一劍,忍受寂寞,不斷的鑽研理論和艱苦的磨礪技藝。
更關鍵的是,他在90年代末,選了一個非常牛的偶像蓋伊.裏奇的電影反複的研究。而模仿蓋伊.裏奇的電影,可以讓一個導演在技術上,起步點非常高——超過絕大多數文藝片導演!
從蓋伊.裏奇等等前輩的案例中可以知道,商業片裏麵也有一些小眾的,但小眾主要是風格、題材上相對小眾,但還是以滿足一部分觀眾口味為宗旨。與此同時,純屬的電影鏡頭和剪輯的技術,文藝片導演與蓋伊.裏奇相比,都是像門外漢一般。
文藝片通常都喜歡用節奏慢的長鏡頭,而蓋伊.裏奇是短鏡頭的巔峰。雖然,用鏡頭來作為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分野,有點不科學。
但是,絕大多數的商業片,將就快節奏,短鏡頭用的比較多,很多文藝片導演,有時候混商業片市場不行,就是因為他們習慣拍長鏡頭,短鏡頭玩的不怎麼樣。
而寧浩這部片子,與其說是一部票房黑馬,還不如說,充分的通過這麼電影,向業內人士暗示,寧浩其實適合拍商業片!
小夥伴公司對於《瘋狂的石頭》宣傳就是主要集中在“黑色幽默”,高度讚譽,黑色幽默電影比傳統喜劇的更具技術含量。
不僅僅挑戰編劇、導演、演員和劇組所有人的能力。而且,還挑戰觀眾的能力,因為,黑色幽默裏麵包含的信息量很多,如果,理解能力不夠,可能……看不懂電影!
但如果理解了之後,會既感覺好笑,又會對於裏麵的劇情線索的處理,歎為觀止,有點智商上的優越感。
“看過《瘋狂的石頭》了嗎?”
“好看嗎?”
“不知道,但肯定很挑戰智商,低智商人看不懂!”
無數的裝逼人士,對朋友炫耀這部這高智商才能看懂的片子。於是,無數觀眾,紛紛上鉤,走進電影院觀影。
由於這部片子,可以讓一部分裝逼,於是,很多人開始為了秀優越感,主動的給《瘋狂的石頭》進行宣傳!
再加上,小夥伴的院線的給《瘋狂的石頭》不亞於《蜘蛛俠2》和《十麵埋伏》的場次。以至於《瘋狂的石頭》相對於很多小成本電影而言,票房確實很瘋狂。
上映十天,已斬獲了1500萬元票房。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瘋狂的石頭》票房屢創新高,直到電影下畫為止,創下了3100萬元票房的成績。
這比曆史上《瘋狂的石頭》,2350萬元的票房要高處了一大截。
不過,很快輿論上出現了一絲批評,因為,一些影評人士指責:“鬼才寧浩?抄襲犯而已!什麼《瘋狂的石頭》是高智商電影。一部抄襲的片子而已,98年的《兩杆大煙槍》,裏麵創意和一部分鏡頭,跟這部片子,太雷同太巧合了!”
“小夥伴公司,力捧一個抄襲的導演?”
“《瘋狂的石頭》抄襲《兩杆大煙槍》……”
實際上,《瘋狂的石頭》的創意就是來源於寧浩觀看揣摩《兩杆大煙槍》,從98年開始,他已經把《兩杆大煙槍》拉片研究幾十遍了,每一個鏡頭和段子都在咀嚼,逐漸的消化成為了自己風格的一部分。
但《瘋狂的石頭》隻能說類似的風格,卻不能說抄襲。畢竟,兩者的創意差不多,但劇情卻不一樣,是消化了《兩杆大煙槍》之後,致敬的作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