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寧浩的首秀(二)(2 / 2)

當然了,像蓋伊.裏奇的電影,一向是高難度,想抄他的電影,一向是吃力不討好的。能模仿蓋伊.裏奇的導演,往往都是自命不凡的天才!

而寧浩的成長,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模仿蓋伊.裏奇的電影,從中吸收養分。

對於業內的指責,寧浩倒是有點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去辯解。

王啟年對寧浩建議:“不要說抄襲了某某作品,而是受到一些黑色幽默電影的啟發。舉個例子,《瘋狂的石頭》像《兩杆大煙槍》不假,但黑色幽默又不是蓋伊.裏奇獨有的。香港80年代的一部《摩登保鏢》裏麵就有類似的多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再比如說,武俠電影六十年代就有,後來成千上萬部武俠作品,是不是都要一棍子打死,有人拍過,就不準別人拍?”

聽聞王啟年的建議後,寧浩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對媒體解釋創作《瘋狂的石頭》的初衷:“蓋伊.裏奇導演是我的偶像之一,他對於鏡頭的處理,剪輯的方式,影響了很多導演,我不否認,通過拉片學習過蓋伊.裏奇的電影。但拉片是電影專業的一部分,大多數導演、攝影等等工作,一生中都需要不斷的拉片學習。至於抄襲什麼的,這個……雷同的風格,應該不算抄襲,至多算致敬。如果,有人說拉片是抄襲的話,我隻能沒話可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導演,畢生都是通過拉片來獲得進步的。電影學院,自始至終都是讓學生掌握拉片的技術,教學裏麵,很多都是拉片。對一個導演的作品拉片多了,反複學習消化,難免會受到影響。當然,這就跟文學家,起步階段都是熟讀和模仿其他文學家的作品,直到形成自己風格,不需要模仿為止。

至於,有些影評人士說抄襲,是值多條線索一頭並進,最終,陰差陽錯,形成的黑色幽默喜劇效果。不否認受到《兩杆大煙槍》影響。但這僅是電影的一種風格,並不是某個導演獨有,別的導演就不能用。說實在的,如果看的電影比較多,就應該知道,在80年代的香港鬼馬電影大師許冠文的《摩登保鏢》裏麵,就有類似於《兩杆大煙槍》和《瘋狂的石頭》裏麵的那些黑色幽默創意。但,你能說《兩杆大煙槍》抄襲借鑒《摩登保鏢》。以此類推,也不能風格類似,就非得說《瘋狂的石頭》抄了!

還有武俠片,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都有很多。後麵的武俠劇,難免借鑒學習過前輩,受到影響。難道說,就不準他們學習模仿,不準後輩拍武俠?

嗯,即使是抄,我覺得國內大多數的導演,也是抄不了。因為這種多條線索推進,最終,線索不亂,但卻產生陰差陽錯的黑色幽默效果的電影,對編劇、對導演、對演員的要求太苛刻的。我敢說,絕大多數導演,拿著劇本也拍不出來這種高難度的題材!”

台下,小夥伴公司雇的托,紛紛開始鼓掌。

一下子,影響到了很多媒體的情緒。

這次發布會之後,眾多媒體反而不斷給寧浩說好話,解釋什麼影視行業拉片學習太正常的,就像科學行業一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前輩的知識,才能走的更遠。

人類任何一種技藝,都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需要先學習,學會了以前已經被人創造過的知識,才能推陳出新。

結果,這次發布會之後,無損於寧浩的名聲,反而讓寧浩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偉岸。

當然了,這部片子最大是收獲,不是3000多萬元的電影票房,而是借著寧浩牽線搭橋,王啟年把黃渤、徐崢的經紀合約,都簽到小夥伴公司,一簽就是十年!

想到了未來,寧浩、徐崢、黃渤等人的作品,票房那個數據。王啟年在夢中差點笑醒,這麼容易就把未來中國電影市場一批吸金高手,紛紛納入了小夥伴的旗下!

“恭喜了,寧浩大導演!”王啟年微笑說道,“3000萬票房,首部電影就這麼高,起點遠遠超過了我當年的《命運之門》!”

“老板,您這是取笑我!當年您隻有幾十萬資本,就拍出《命運之門》那種片子,難度可是遠遠高於500萬的《瘋狂的石頭》!”寧浩可並沒有因為一部電影的成功,就沾沾自喜了。

畢竟,他也知道,《瘋狂的石頭》的成功,小夥伴公司的資源傾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下一部電影,有什麼想法?”王啟年問道。

“下一部,我準備還是延續《瘋狂的石頭》這種風格,片名打算叫做《瘋狂的賽車》!”寧浩解釋說道,“不過,劇本需要更長時間準備,因為,《瘋狂的賽車》比《瘋狂的石頭》還要複雜!”

王啟年微笑,心中知道,其實寧浩現在專注於玩黑色幽默,僅僅是玩,通過這種片子,學習蓋伊.裏奇的電影鏡頭語言和剪輯方式。

蓋伊.裏奇對於現階段的寧浩而言,是最好的教科書。

等到真正融會貫通之後,寧浩可以不用拍黑色幽默,而是可以揮灑自如,拍攝其他更大氣的題材。

那時候,才是真正的豐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