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後記:對中國金融開放的幾點看法(5)(2 / 2)

從美聯儲官員的言論來看,政策製定者並不認同金融市場對於次級貸款市場的擔憂,並不預期其影響將在經濟中蔓延。伯南克曾於2007年2月底表示,次級貸款是個很關鍵的問題,但沒有跡象表明正在向主要貸款市場蔓延,整體市場似乎依然健康。隨後無論投資者還是官員們,都對次級貸款危機擴散的潛在風險避而不談。

回避問題並不能消除問題,人民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地觸摸到了即將來臨的危機。

如果政府托管的各類基金在資產抵押市場中損失慘重,後果就是老百姓每天都可能麵對3000美元的交通罰單。如果養老基金損失了,最終大家隻有延長退休年齡。要是保險公司賠了呢,各種保險費用就會上漲。

總之,華爾街的金融創新的規律是,贏了銀行家拿天文數字的獎金,輸了是納稅人和外國人埋單。而無論輸贏,在“金融創新過程”中被銀行係統反複、循環和高倍抵押的債務所創造出的巨額債務貨幣及通貨膨脹這一必然後果,則悄悄地重新瓜分著全世界人民創造出來的財富。難怪這個世界的貧富分化會越來越嚴重,也就難怪這個世界會越來越不和諧。

債務內爆與流動性緊縮

美國次級債危機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典型的債務內爆型危機。銀行在產生按揭貸款的同時“無中生有”地創造了貨幣,而不完全是普通人想象的那樣將別人的儲蓄轉貸給他人,這其實就是將未來的尚未創造出的勞動提前印成貨幣並進入流通。一方麵是大規模的房地產貸款所產生的“貨幣海量增發”,而這一行為又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和房價上漲失控;另一方麵,央行為了對付通貨膨脹又不得不通過加息來應付,這兩種作用的合力導致貸款人還貸壓力逐步上升,直至被巨大的債務壓垮而出現違約率大幅攀升,緊接著就是房價出現下跌,投資人開始撤出房市,MBS和CDO無人問津,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突然出現流動性緊縮。這種緊縮又震撼了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違約掉期市場,大批購買了信用違約掉期合同的基金經理們突然發現風險對家竟然出現了資金鏈斷裂,此時銀行和投資者再來催賬,驚恐與無奈之下隻有拋售資產套現還債。不幸的是,大多數投資人的投資方向和模式高度雷同,拋售終於演化為恐慌。

這就是債務貨幣驅動下的經濟發展的規律:債務創造貨幣,貨幣刺激貪婪,貪婪加重債務,債務發生內爆,內爆觸發緊縮,緊縮導致衰退!

很多分析師認為次級房貸隻是“孤立問題”,而且規模與美國整個金融市場相比不算太大,這種觀點忽視了金融市場的“形狀和結構”問題,即金融市場並非是水平發展和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