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後記:對中國金融開放的幾點看法(3)(3 / 3)

人們可能永遠無法真正理解格老的想法。是啊,格老的話說得滴水不漏,他是說如果美國老百姓有能力承受利率風險並能夠駕馭這種風險,不妨使用高風險貸款。言下之意是如果沒這本事,就別瞎湊熱鬧。也許格老當真不知道美國老百姓的金融財商。

次級貸款CDO:濃縮型資產毒垃圾

次級房貸和A LT-A貸款這兩類資產毒垃圾的總額為2.5萬億美元。這些資產毒垃圾必須從次級房貸銀行係統的資產賬目表上剝離掉,否則後患無窮。

怎樣剝離呢?就是通過我們前麵說的資產證券化。

本來以次級房貸為抵押品的MBS債券易生成但難脫手,因為美國大型投資機構如退休基金、保險基金、政府基金的投資必須符合一定的投資條件,即被投資品必須達到穆迪或標普的AAA評級。次級房貸MBS顯然連最低投資等級BBB都達不到,這樣一來,許多大型投資機構就無法購買。正是因為其高風險,所以其回報也比較高,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一眼就看中了資產毒垃圾的潛在高投資回報。

於是投資銀行開始介入這一高危的資產領域。

投資銀行家們首先將“毒垃圾”級別的MBS債券按照可能出現拖欠的概率切割成不同的幾塊(Tranche),這就是所謂的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債務抵押憑證。其中風險最低的叫“高級品CDO”(Senior tranche,大約占80%),投行們用精美禮品盒包裝好,紮上金絲帶。風險中等的叫“中級品CDO”(Mezzanine,大約占10%),也被放到禮品盒裏,然後紮上銀絲帶。風險最高的叫“普通品CDO”(Equity,大約占10%),被放到有銅絲帶的禮品盒裏。經過華爾街投資銀行這樣一番打扮,原先醜陋不堪的資產毒垃圾立刻變得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當投資銀行家手捧精美的禮品盒再次敲開資產評級公司大門時,連穆迪和標普們都看傻了眼。巧舌如簧的投資銀行大談“高級品”如何可靠與保險,他們拿出最近幾年的數據來證明“高級品”出現違約現象的比例是如何之低,然後亮出世界一流數學家設計的數學模型來證明未來出現違約的概率也極低,即便是萬一出現違約,也是先賠光“普通品”和“中級品”,有這兩道防線拱衛,“高級品”簡直是固若金湯。最後再大談房地產發展形勢如何喜人,按揭貸款人隨時可以做“再次貸款”(Re-finance)來拿出大量現金,或是非常容易地賣掉房產然後套得大筆利潤,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信手拈來。

穆迪和標普們仔細看看過去的數字,沒有什麼破綻,再反複推敲代表未來趨勢的數學模型,似乎也挑不出什麼毛病,房地產如何紅火大家都知道。當然,穆迪們憑著幹這行幾十年的直覺和經曆過多少次經濟衰退的經驗,他們明白這些花樣文章背後的陷阱,但也深知其中的利益關係。如果從表麵上看禮品盒“無懈可擊”,穆迪和標普們也樂得做順水人情,畢竟大家都在金融江湖上混,穆迪和標普們也要靠著投資銀行的生意才有飯吃,而且穆迪和標普們彼此也有競爭,你不做別人也會做,得罪人不說還丟了生意。於是穆迪和標普們大筆一揮,“高級品CDO”獲得了AAA的最高評級。

投資銀行家們歡天喜地地走了。

形象地說,這個過程類似不法商販將麥當勞傾倒的廢油收集起來,再經過簡單的過濾和分離,“變廢為寶”,重新包裝一下又賣給餐館老板炒菜或煎炸油條。

作為毒垃圾承銷商的投資銀行家們拿到CDO評級之後,又馬不停蹄地來找律師事務所建立一個“專用法律實體”(SPV,Special Purpose Legal Vehicle),這個“實體”照規矩注冊在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以躲避政府監管和避稅。然後,由這個“實體”將資產毒垃圾買下來並發行CDO,這樣一來投資銀行可以從法律上規避“實體”的風險。

這些聰明的投資銀行有哪些呢?它們是:雷曼兄弟公司,貝爾斯登,美林,花旗,瓦喬維亞(Wachovia),德意誌銀行,美國銀行(BOA)等大牌投行。

CDO發行量(Sources:U.S.Treasury Department;WSJ Market Data Group;Inside Mortgage Finance;UBS;Dia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