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這樣描述美元的:“美元不能夠兌換財政部的黃金或其他任何資產。關於支撐‘美聯儲券’的資產問題沒有實際意義,它隻有記賬方麵的需要……銀行在借款人承諾還錢時產生出貨幣。銀行是通過將這些私人和商業債務‘貨幣化’來創造金錢的。”
美聯儲芝加哥銀行的解釋是:“在美國,無論是紙幣還是銀行存款,都不像商品一樣具有內在價值,美元僅僅是一張紙,銀行存款也隻是記賬簿中的若幹數字。硬幣雖然擁有一定的內在價值,但通常遠低於它們的麵值。”
“那究竟是什麼使得這些支票、紙幣、硬幣等工具在償還債務和其他貨幣時,能夠被人們按照它們的麵值來接受呢?主要是人們的信心。人們相信在他們願意的情況下,他們隨時可以用這些貨幣換成其他的金融資產以及真實的產品與服務。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政府用法律規定,這些‘法幣’必須被接受。”[3]
也就是說,債務的“貨幣化”創造了美元,而美元的票麵價值必須由外力來強製。那麼債務究竟是如何變成美元的呢?要搞清“債轉錢”的細節,我們必須拿著放大鏡來仔細觀察美國的貨幣運作機製。
非金融專業的讀者,可能需要反複閱讀以下的內容,才能完全理解美聯儲和銀行機構的“造錢過程”。這是西方金融業最核心的“商業機密”。
由於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而隻有發債權,然後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裏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係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在國債上。
第一步,國會批準國債發行規模,財政部將國債設計成不同種類的債券,其中一年期以內的叫做T-Bills(Treasury 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叫T-Bonds。這些債券以不同的頻率在不同的時間裏,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拍賣。財政部最後將拍賣交易中沒有賣出去的國債全部送到美聯儲,美聯儲照單全收,這時美聯儲的賬目上將這些國債記錄在“證券資產”(Securities Asset)項下。
因為國債由美國政府以未來稅收作為抵押,因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資產”。當美聯儲獲得了這一“資產”之後,就可以用它產生一項負債(Liability),這就是美聯儲印製的“美聯儲支票”。這是“無中生有”的關鍵步驟。美聯儲開出的這第一張支票背後,沒有任何金錢來支撐這張“空頭支票”。
這是一個設計精致和充滿偽裝的步驟,它的存在使政府拍賣債券時更加易於控製“供求”,美聯儲得到借錢給政府的“利息”,政府方便地得到貨幣,但又不顯露大量印鈔票的痕跡。明明是空手套白狼的美聯儲,在會計賬目上竟然是完全平衡的,國債的“資產”與貨幣的“負債”正好相等。整個銀行係統被巧妙地包裹在這一層外殼之下。
正是這一簡單而至關重要的一步,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正。人民的未來稅收被政府抵押給私有中央銀行來“借出”美元,由於是向私人銀行“借錢”,政府就欠下了巨額利息。其不公體現在:
一、人民未來的稅收不應被抵押,因為錢還沒有被掙出來,抵押未來必然導致貨幣購買力貶值,從而傷害了人民的儲蓄。
二、人民的未來稅收更不應該抵押給私有中央銀行,銀行家們在幾乎完全不出錢的情況下,就突然擁有了人民未來稅收的承諾,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三、政府憑白無故地欠下巨額利息,這些利息支出最終又成為人民的負擔。人民不僅莫名其妙地被抵押了自己的未來,而且現在就要立刻交稅來償還政府欠私有中央銀行的利息。美元的發行量越大,人民的利息負擔就越重,而且世世代代永遠無法還清!
第二步,當聯邦政府收到並背書美聯儲開出的“美聯儲支票”後,這張神奇的支票又被存回美聯儲銀行,並搖身一變成了“政府儲蓄”(Government Deposits),並存在政府在美聯儲的賬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