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1 / 3)

“陸生,您的要求恕我難以讚同,我們華強公司現在資金充沛,暫時無需通過定向增發來進行融資!”李火林搖了搖頭道,他早上約了香港陸氏集團的董事長陸秦一起吃早茶。

因為去年國內的政-治動蕩,導致許多港商對********感到信心不足,紛紛選擇撤資移民海外。像陸氏集團在內地擁有大量投資,雖然不至於拍拍屁股走人,但也同樣產生猶豫。

在這種情況下,李火林派人與陸秦進行接觸,希望能用現金收購,陸氏集團手中持有的華發電子40%的股權。華發電子作為深海特區彩電業的“五朵金花”之一,由香港陸氏集團和深海特區發展集團於1984年共同出資成立,現在擁有年產0萬台彩電的產能。

而在東方集團的扶持下,陸氏電子則已經晉升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幾家電視機生產商之一,年產彩電超過700萬台,其中自有品牌00萬台,為ra公司代工產能500萬台。陸氏電子除了配合東方集團在深海特區的產業布局,在南湖電子開發區大規模投資建廠之外,還與內地的企業積極合資。

華發電子正是其在國內的眾多合資企業之一,隻是受限於國內方麵的有關政策,陸氏電子在這些合資廠中很難獲得主導權。所以陸氏公司對於參股這些合資廠,更主要的目的是借此繞開國內對進口彩電配額的限製,以合資品牌的方式分潤國內越來越龐大的彩電市場。

這些合資業務對陸氏集團來,隻能算是延伸業務而非核心資產。陸氏集團經營的重心,還是放在自有品牌的市場開拓,以及積極服務於東方集團的龐大訂單之上。

陸氏這些年跟在東方集團後麵,在內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而在國內發展前景蒙上陰霾的情況下,陸氏集團如果要調整自己的投資步伐,那麼其在各家合資廠中的股權,因為是非核心資產,肯定最容易被出售。而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李火林派入去與陸秦接觸,表示願意用現金收購其在華發電子公司中的股權時,對方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1987年,李軒在與深海特區有關領導交談時表示,東方集團願意幫助一部分內地優質的企業赴港上市,借助港交所這一融資平台,吸引香港充沛的資本來為內地的發展服務。當時剛剛調任特區********的李昊,對李軒的提議非常感興趣。

於是在特區政府的積極奔走推動下,與東方集團有密切關係的華強電子公司,被選為首家赴港上市的試點企業。在經過亞洲證券公司一年多的上市輔導之後,華強電子終於在去年年初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並一舉籌集了近4億港元的資金。

在華強的招股明中,融資所得的大量資金主要用於企業的擴張,其中包括獲得東方集團旗下ra公司新訂單後,建設新工廠所需的投資。但實際上由於華強公司的業績穩中有升,無論是國內銀行還是佳華、渣打這樣的香港銀行,都非常願意給華強公司提供大規模授信。

所以華強的資金流一時間非常充沛,這就讓李火林有了更多的想法——並購。李火林主持經營華強電子的這些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開拓了自己的商業眼界,從原先一個國企幹部迅速轉變成了一家大規模商業化企業的管理者。在現在商業經營中,企業進行擴張除了自我投資之外,更便捷的選擇就是並購。

當然,李火林之所以想要收購華發電子,其實還有商業利益之外的考量。華強在香港上市後,從原先的國有企業搖身一變成了公眾上市公司。但原先華強公司的上級主管部門——粵東省電子工-業總公司,依舊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擁有55%的絕對控股權。

華強電子依舊在省電子工業總公司的絕對掌控之下,這並不是李火林所希望看到的,他想獲得更大的自主經營權。所以李火林就想通過引入一個新的大股東,來稀釋省電子工業總公司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