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暢在入職東方商事公司不滿三年,就選擇停薪留職去獨立創業。當然,他做事絕不是憑著一腔熱血和衝動就去蠻幹,而是事先經過了認真的分析和規劃。
他發現隨著南湖電子開發區的崛起,離開發區最近的新南鎮勢必分享由此產生的巨大經濟紅利,成為深海特區西部不遜於市區的商業中心。
所以他搶在新南鎮方興未艾之際,就夥同朋友劉偉夫婦開了一家中高檔的粵菜酒樓,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潮江春酒樓的利潤,足夠讓劉暢在深海特區過上舒適的生活。但他發現酒樓短期內的發展潛力有限之後,毫不猶豫的清空股份離開。
他之所以重新返回東方集團,還選擇了去東方風投公司上班,自然不是為了那份死工資。之前的第一次成功創業,讓劉暢成功晉升成為了百萬富翁。要知道這可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就稀少程度來基本相當於三十年後的億萬富翁。
另一時空中,深海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在八十年代最突出的作用,是成為對外貿易的中轉站。但受到東方集團的影響,這一世的深海特區除了進出口貿易依舊紅火之外,電子工業更是飛速崛起。
在東方集團巨大的吸鐵石效應下,圍繞著東方集團在國內的產業布局,湧來了大大幾百家配套企業。而伴隨著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大量湧入,深海特區也成了創業的沃土。這其中,以東方風投為代表的風險資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劉暢作為東方風投公司的一員,親自促成了多個種子項目的培育。當然,在享受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成就感的同時,他更大的目的是更好的把握深海特區產業發展的動態。
對這一點,沒有誰比東方集團更有發言權了。聰明麵上看,東方集團並沒有參與深海特區整體發展戰略規劃的製定,但它卻依靠自身強大的資本力量,悄無聲息的調動著整個深海特區各方麵的力量,按照自己的布局來一步步落子。
去年,不喜歡安分的劉暢再次出手,他用自己銀行賬戶上躺了兩年的幾百萬資金,投資了一個電子廠。而這個電子廠的創業產品,正是電視機上用的紅外遙控器。
劉暢沒時間自己管理工廠,因此聘請了職業經理人來代勞。但決定工廠能否生存下去的最關鍵因素——訂單,卻需要他這個老板想辦法。東方集團旗下的ra公司,每年銷往世界各地的電視機總量已經突破了800萬台,每台電視機上至少配一個遙控器。
但作為一個剛剛成立的工廠,根本沒資格立刻成為ra公司的供貨商。要知道從深海特區,到香港、台-灣,乃至東南亞、日本,有無數企業對東方集團的訂單虎視眈眈。
所以劉暢把自家企業的客戶定位選在深海特區的其他企業之上,他依靠自己在特區這些年積攢下的人脈,成功地從陸氏集團那裏拿到了一份不的合約。
要知道受東方集團的經營思路啟發,其他企業也開始學著把非核心業務外包給第三方,而不是自己把一切都抓在手。陸氏集團作為最早與東方集團合作的香港公司之一,受影響自然也是最深的。
現在的陸氏集團,一方麵依舊是東方集團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器最大的代工企業,另一方麵則積極發展自有品牌。據上市公司陸氏電子不久前剛剛公布的年報顯示,陸氏去年以自有品牌生產銷售的電視機總量超過了50萬台。
而除了來自陸氏的訂單之外,劉暢還收獲一份意外驚喜。倪宏誌選擇把長宏公司的彩電遙控器生產,全部交由他的工廠進行代工。要知道把產品外包出去,對於八十年代的國企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因為生產任務越多,意味著企業可以不斷增加新的工作哦崗位。而招工對於國企來卻對是權利籃子裏麵,一塊美味的蛋糕。大量職工子弟需要安排工作,地方政府、其他有聯係的企事業單位大量遞條子過來的人希望進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