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呢,政治雖然需要妥協,但還是要有底線。孫權其實是守住了底線的,比方說曹魏多次要他送兒子去做人質,那他不送,而且呢他還公開表明,我的臣服你是假的,這點非常有意思。他去稱臣的時候派了一個使節叫趙谘,趙谘去了以後呢,曹丕就問他了,說你們吳王是個什麼樣的人啊?趙谘說,聰明仁智雄略之主。曹丕說,有這麼好嗎?你給我說說,此話怎講?趙谘說,納魯肅於凡品,魯肅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把魯肅發現了,這叫做“聰”;他發現了呂蒙,從這個行伍當中把呂蒙提拔起來,這叫做“明”;他逮住了於禁,不殺於禁送回來,這叫做“仁”;取荊州兵不血刃,這叫做“智”,聰、明、仁、智,一個字一個字做解釋。最後雄略兩個字的解釋最妙,趙谘說,據三州虎勢天下是其雄也,屈身陛下,是其略也。話說的很清楚,我們吳王骨子裏麵是虎勢天下的,現在迫不得已,忽悠忽悠你老人家,屈身一下吧。這叫做什麼?這叫做抬得起頭,就是他彎得下腰,他也抬得起頭,甚至他在彎腰的時候,他的頭是抬著的,就是他表示卑屈的時候,他不是這樣鞠躬,他是,嗬嗬,把頭抬著的。所以我說他是卑躬不屈膝,屈膝不投降,棄名不棄實,賣藝不賣身。還是這個趙谘,魏文帝曹丕又跟他聊天,魏文帝我們知道,是個有學問的人,他是詩人,他又是理論家,寫了《典論》這樣的學術著作,那是劃時代的,所以他就趁著喝醉酒,就問趙谘,你們吳王也讀點書,做點學問嗎?趙谘說,我們吳王很喜歡讀書,博覽群書,不過我們吳王考慮的是天下大事,率領的是百萬雄師,所以他讀書呢,抓要領,不會一個字一個字摳著去挑什麼小毛病的,做什麼尋章摘句的那些書呆子的活兒,我們吳王不做。那曹丕說,那你看朕可以伐吳嗎?討伐你們吳國嗎?趙谘說,陛下想討伐當然有陛下的力量,不過我們吳國要防禦,也有防禦的能力。那曹丕說,那你們害怕我們大魏嗎?趙谘說這什麼話,長江漢水京城湯池,百萬雄師同心同德,我們為什麼要怕你們。曹丕想,這問不住啊,最後問他一個問題說,趙谘啊,像你這樣的人才在你們那兒到底有多少?跟朕說說。趙谘說,哎呀,比臣聰明百倍的也就是**十吧,像臣這樣的嘛,車載鬥量,數都數不清楚。當然了,如果就是這樣鬥鬥嘴皮子,也就是爭了個麵子,但是由於孫權沉得住氣、變得了臉、彎得下腰、抬得起頭,終於成功。
就是孫權他很清楚他自己是一個什麼人,他知道自己首先得是個守成之君,然後才是一個開創之君,他知道自己在那樣的一個條件下,隻能先識時務,然後才能成俊傑,他也知道自己必須先裝孫子,然後才能當霸王。所以孫權是具有領袖素質的,孫權也是具有個人魅力的,但是作為一個集團的領袖,僅僅有個人魅力是不夠的,袁紹其實也是有個人魅力的,要不然袁紹怎麼吸引了那麼多人才,但是袁紹失敗歸根結底一個原因,原因之一是他不會用人,一個田豐,一個沮授,那麼好的人才,關的關,殺的殺,貶的貶,那麼孫權能夠成功,除了他有領袖素質,除了他有個人魅力以外,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會用人,那麼孫權又怎樣會用人,孫權用人的特點不同於曹操、劉備、諸葛亮的又在哪裏呢?請看下集——情天恨海。(未完待續。。)
...b
b
閃文歡迎您!本站域名:"閃文"的完整拚音ShanWen.Com,注冊閃文收藏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