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情歌王子(1 / 3)

蘇晨在演唱情歌上,繼續貫徹了原先的。

在歌曲的演唱上,每一個音準和音階都拿捏的很好。

在感情上,也是用非常的充沛,深情。

以至於當人們在聽到《自我催眠》的第一句歌詞的時候,就被帶入了歌曲的意境中。

傷感,深情,愛情。

這些關鍵詞,皆是可以在旋律和音調中得以詮釋。

而蘇晨此時的歌唱,可以說已經不單單的停留在音樂的表麵。

而是更多的,挖掘這首歌曲背後,所隱含的情感。

去體會,去感受。

然後借由自己的感悟與音樂的理念,來唱出來。

可以說雖然這首歌曲的曲風是比較舒緩的,但是在觀眾們和導師的心中,卻是掀起了陣陣的波瀾!

……

公元200年,孫策猝死,十八歲的孫權接管了父兄的基業,但此時孫權麵臨的情況是外有強敵曹操的威脅,內有江東士族不肯臣服的憂患,孫權接手的政權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前景並不樂觀。然而就在孫權驚魂未定,一籌莫展之時,孫策的舊臣張昭猶如擎天巨柱為他撐起即將塌陷的天空,張昭鼎立支持孫權,心甘情願地擁戴和輔佐孫權,幫助他建立威望,穩定民心士氣,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之將傾,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大功臣,在孫權稱王之後,卻倍受孫權的冷落,這是為什麼呢?孫權與張昭有什麼矛盾嗎?夏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坐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冷暖人生》。

四種說法:第一種,孫權薄情,就是孫權這個人一方麵重情,另一方麵他薄情,忘恩負義,比方說他對孫策就忘恩負義,他這個權力誰給他的,孫策交給他的,但是他當皇帝以後,他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啊。他追封了孫堅為皇帝。孫策封了個王“長沙桓王”孫策的那些孩子都封侯,他自己的兒子剛生下了的哇哇叫他就封王了,孫策的兒子他隻封侯,所以有人說他忘恩負義。另外我們再看周瑜、魯肅、呂蒙他們的後代怎麼樣。不怎麼樣。優待一下就沒有了,往往後麵都沒有下文了,三個家族也沒有成為江東的大族啊。所以有人說他不用張昭是薄情,但是這個說法有點問題,就是一般說薄情是人一走茶就涼,張昭人還沒走呢,茶怎麼就涼了,所以這個不大說得過去。

第二種說法叫做記恨,孫權記恨張昭,為什麼記恨張昭?因為赤壁之戰的時候張昭是主張投降的啊,而且我們也講過這個事故啊,孫權稱帝的時候,講這都是周公瑾的功勞啊,張昭也站起來準備發表一番歌功頌德的言論,孫權把他止住說張公你就算了啊,聯當年要是聽了你的話,現在已經討飯去了,記恨他,而且邏輯上也講得通嘛,對不對,聯如果投降了曹操,有皇帝當嗎?沒有皇帝當,聯當不上皇帝你能成丞相嗎?也當不上對不對,既然你原本就是當不上丞相的,這回也不要當嘛,但是這種事情你一次就夠了啊,你要羞辱他一下或者報複一下一次就夠了,有人說其實這個不是記恨,是個立場問題說孫權懷疑張昭立場不堅定,其實這個也不必,因為赤壁之戰以後,曹操曾經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講條件,說如果你把張昭和劉備殺了如何如何,如果你舍不得殺張昭,光殺劉備也行,那曹操把張昭列入了他的黑名單就等於證明張昭對你孫權來說是立場堅定的嘛,凡事敵人擁護的咱們就要反對嗎,所以這個恐怕也不通。

第三種說法呢,說孫權不是記恨,是忌憚,是怕張昭,陳壽就有這個說法,陳壽說張昭不能當丞相是“以嚴見憚,以高見外”,就是張昭這個人太嚴厲了,所以孫權害怕他,張昭這個人太高尚了,所以孫權疏遠他,這個也有證據。我們知道孫權接班以後,是以師傅之禮為對待張昭的,也就是把張昭當老師的,既當叔也當老師,張昭呢也當仁不讓,你既然把我當老師,我就要有個老師的樣子,我就管你,孫權呢其它是一個很英武的人,他喜歡打獵,經常是親自騎著一匹馬就出去打獵射老虎,還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發生老虎的前爪抓住了孫權的馬鞍很危險,這個時候張昭就去擋橫,張昭說一個做君王的駕馭的應該是英雄而不是駿馬,對付的應該是敵人而不是野獸,這不是一個仁君該做的事情,孫權說:不好意思嘛,年輕嗎,不懂事嗎,我下回不了,好吧。

孫權是不騎馬打老虎了,改坐車,孫權發明了一個車子射虎車,自己坐在車子裏麵,拿著箭還是射,就這樣還有老虎或者別的猛獸撲到車子上來,孫權親自去殺這些猛獸,很高興,很開心,張昭一看這怎麼又,這老頭子又去嘮叨他,你這樣不對,做仁君不能這樣子,也就是這些道理,這時候孫權就隻笑不答了,笑一笑不回答,照做。在這裏我們也看出來孫權和張昭他們這種家庭感,是不是有家庭感,在這個故事裏麵張昭象個婆婆媽媽的大叔,孫權象個調皮搗蛋的侄子,就這麼個感覺,這個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你出門多加件衣服,天冷,被子有沒有蓋好啊,這個老蹬被子,就這種感覺,這也沒有什麼,我們經常也看到大管家管著那個小少爺,有這種事,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人他是要變的,第一這個侄子他要長大的,而且他越做越大,他做到皇帝的,等他越做越大做到吳王,做到皇帝,你還是個嘮嘮叨叨的大叔,這個時候就不靈了吧,問題是張昭他不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