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與林春波的比賽,可以說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3
而且,這次半決賽,一直到總決賽為止,都將會是現場直播。
這裏沒有像以前那樣,會有時間空餘給選手們,讓他們彩排。
而是要將他們最真實的實力展現在他們的麵前,這將是最真實,也是最殘酷的舞台。
沒有給他們太多準備的時間,和調節狀態的機會。
而是要一鏡到底,孰勝孰強,一切都在舞台上說了算。
在比賽中,何翔和林春波,都是演唱了一首自己最為擅長的曲目。
而當兩人歌曲都唱完,到了投票環節的時候,結果確是出人意料。
因為在觀眾們,以及各個嘉賓,在歌唱實力中,明顯是林春波,更勝一籌,而且在上也更為獨特。
但是在這關鍵的比賽中,他卻是遺憾敗北。
而勝者,正是原本不被人看好的何翔。
…….
在這種情況下,立誰為王太子,也就是基業的繼承人,成為很重要的問題了。而在曹操的眾多兒子中間,最有希望繼承曹操權利的,就是曹彰、曹植和曹丕。於是,為了太子之位,他們憑借各自優勢,開始了明爭暗奪的鬥爭。那麼,曹彰、曹植和曹丕究竟誰會最終勝出呢?這勝出的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玄機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奪嫡之爭”。
易中天:
到了曹操的晚年。接班人問題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曹操要選擇一個繼承他的權力和職位的人,選誰呢?據不完全統計,曹操有十五個老婆,二十五個兒子,這還是查得到的。在這二十五個兒子當中,原本最有希望接班的是長子曹昂,長子嘛;但是,他在建安二年,在征張繡的戰爭中犧牲了。曹操還有一個非常喜歡的孩子,曹衝。就是稱象的那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去世了,病故。當時曹操哭得是死去活來,這個時候曹丕就上前安慰父親,曹操當時就說了這樣一句話:“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衝兒死了是我的不幸。是你們這些人的幸運。因為你們這些人就有希望當太子了。
那麼,曹操說的“汝曹”,或者說你們這些人指誰呢?一般認為主要指三個人。那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為什麼是這三個人呢?因為第一,這三個人都是卞夫人的兒子。我們知道曹操的元配是丁夫人,丁夫人後來跟曹操離異了,曹操就把卞夫人升為正妻。那麼按照傳統的禮法,正妻的兒子是最有條件做接班人的,那麼這三個都是,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這三個人都有水平,都有能力,表現也都很好。所以所謂奪嫡之爭,主要是在曹操的卞夫人生的這三個兒子當中展開。
還有一次曹操問他的幾個兒子,說你們都有些什麼誌向?曹彰說:“好為將”,說我這個人就想當一個將軍。曹操說,那你當一個將軍又怎麼樣呢?曹彰說,當將軍怎麼樣,披堅執銳,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賞罰分明。曹操說,好好好,那你就當將軍吧。《三國誌?曹彰傳》的記載是:“太祖大笑”,笑了。而在我看來,立曹彰為儲的念頭也就一笑了之了。
兩個理由,第一個是曹植有才。曹植確實是有才,曹植有一天,曹植很小的時候,曹操讀到曹植的文章,就問曹植,這個文章寫那麼漂亮,是不是人家幫你寫的?曹植馬上跪下來說,發言為詩,下筆成章,文章就是要自己寫,為什麼要別人寫啊?那不相信父親可以考我嘛,我當場寫。確實很有才。曹操也確實很喜歡曹植,這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我認為,恰恰因為曹操喜歡曹植,反倒證明了曹植不可能被選為太子,此話怎講?
我們要弄清楚古人立儲的原則。因為我們知道,在古代政治製度是君主的世襲製,君主是要世襲的,傳給兒子或者是兄弟。那麼選誰?有四個選項,叫做:立嫡、立長、立賢、立愛。什麼意思呢?就是古代的君王,或者類似於君王君主吧,曹操這樣的,他們實行的婚姻製度是一夫一妻多妾製,那麼隻有妻才是正室,才可以和丈夫相匹配。所以妻生的兒子叫嫡子,妾生的兒子叫庶子,選接班人的時候首先要從妻的兒子當中去選,這叫做“立嫡”。那麼如果有好多嫡子,都是正妻生的,選誰呢?選年紀最大的,這叫做“立長”。甚至沒有嫡子,都是庶子,你也要立長。這叫做立子以嫡,或者立子以長,不以賢,就是不是看誰才能最好。那麼如果這兩條原則你不能遵守,退一步,“立賢”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你選了一個最能幹的,還是對大家有好處的,這個社會輿論或者是其他的人都還能夠接受。最不能接受的是“立愛”,就是你喜歡哪個兒子就立哪個兒子,這是最不能接受的。想當年漢高祖劉邦本想立的太子是戚夫人所生的兒子趙王如意,滿朝反對,最後還是立了呂後生的劉盈嘛,就是劉邦那麼牛的人,他也拗不過這個東西。所以你立曹植有立愛的嫌疑。當然有人說了,曹操這個人,他也不按常理出牌,是吧,也講不清楚。對,沒錯,但是曹操也還沒有到講不清楚到硬要和這條原則對著幹的地步,這是第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