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人意料(2 / 3)

第二點,有人說曹操立曹植,不是立愛,是立賢,因為曹植有才嘛。但是我們也要分析,曹植是有才,什麼才?文才。文章寫得好,詩寫得好,賦寫得好。不等於國家治理得好嘛,是不是,選儲君不是選作協主席啊,對不對?如果說他魏國選一個作協主席,我覺得曹植那當之無愧。是,曹植二十三歲的時候,曹操是跟他有一番談話,說兒子啊,我二十三歲的時候,我就當了頓丘令。我那個時候所作所為到現在都不後悔。現在我留你守鄴城,你要好自為之。那麼曹植是不是好自為之了,我們不知道,但是看來表現是不錯的。因為《三國誌?曹植傳》後麵一句話是:“幾為太子者數矣”。就是好幾次差一點都被立太子。說明他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應該說沒有突出表現,因為如果有突出表現的話,史書上一定有記載。它瞞不住這個事情。而且從邏輯上講,也不大可能有突出表現,因為曹操在啊,曹操太強了,他那個兒子幾乎沒有什麼機會來突出表現。這是一個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曹植如果是表現得非常好,他最後為什麼變差了,變得不好了?這個地方《三國誌》記載用了春秋筆法,語焉不詳,含糊其辭,給人的感覺是好像在隱瞞什麼東西。它的話說得非常簡單,是這樣說的,說曹植的表現和曹丕的表現剛好相反,曹植的表現是什麼呢?“任性而行,不自雕勵”,就是曹植非常任性,不檢點自己,不約束自己。曹丕的表現是什麼呢?“禦之以術,矯情自飾”,就是曹丕他很工於心計,用各種各樣的權術來處理人際關係,把自己掩藏起來,不露出自己的真麵貌,夾起尾巴做人。結果曹操越來越喜歡曹丕,越來越不喜歡曹植。那麼這可能是個原因,而從這裏我們也看出這兩個人的性格的不同,對吧。

那麼就我們來看,大家一般人來看,如果讓各位來選的話,我估計很多人會選曹植。因為曹植可愛啊,率真啊,坦誠啊;而曹丕心裏頭不知道藏著什麼鬼主意,像曹丕那樣禦之以術、矯情自飾的人,不但是不可愛,而且還有點可怕,因為你搞不清楚他在想什麼。但問題在於曹操現在不是要評選“誰是最可愛的人”,他要選擇的是“誰是最可靠的人”。什麼可靠?政治上可靠,政治上可靠是什麼意思?保證他曹魏政權代代相傳。而他曹魏政權這個時候是不穩固的,對不對,那邊還有兩個敵人,一個孫權,一個劉備,朝廷內部也在鬧哄哄的,他這個時候就不能選一個任性的人、一個坦誠的人、一個性情中人,他得選一個工於心計的人,才能保證他這份家業傳下去啊。

第二個原因,文武雙全。人家都知道說曹植有才,不知道曹丕也有才,而且是文武全才。我們去讀《三國誌》的這三個人的傳,你就會發現,曹彰的才能主要在軍事,是個武才;曹植的才能主要在文學,是文才;而曹丕是兩方麵都有。從文的角度來講,曹丕是建安時代“三曹”之一,曹操、曹植、曹丕,三大詩人嘛。雖然他的詩比曹操、曹植相對而言寫得差一點,但是他是中國第一個寫七言詩的人,另外他有文藝理論,曹丕的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筆,還是文藝理論家。而且武功很好,他從小騎馬、射箭,功夫是相當了得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曹丕身為長子。這前麵我已經講過了,長子又是嫡子,他這個地位是很高的。當時曹操向文武百官征求意見,我們在上一集講到崔琰就是公開回答說立嫡以長,沒有爭議,其他人也寫信給曹操說,這個原則不能破壞。最好玩的是賈詡,曹操去征求賈詡的意見,說你看,這兩個兒子,我選誰好啊?……曹操說我問你呢,你怎麼不說話啊?他說我在想事兒,在想事。曹操說,你想什麼事兒啊?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什麼意思呢?就是袁紹和劉表共同犯了一個錯誤,選接班人的時候沒有立嫡長子,立的都是幼子,結果敗了,曹操馬上就明白了。就是第三個原因。

第四個原因,高人指點。曹丕和曹植在奪嫡的這個鬥爭中都有自己的智囊,曹植這邊主要是三個人,一個叫丁儀,第二個叫丁廙,第三個人叫楊修;曹丕這邊呢,一個。叫吳質。但是現在看起來,我們俗話說三個醜皮匠抵個諸葛亮,曹植這邊丁儀、丁廙、楊修這三個醜皮匠,他不但抵不了諸葛亮,他連吳質都抵不了。吳質怎麼幫曹丕呢?給他定了兩條,第一個叫做輸誠,就是你要向你的父王表達你的誠意;第二叫設疑,你要讓你的父王懷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