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星光熠熠(3 / 3)

這個就是張作耀先生總結出來的四個原因,我可以把它總結為十二個字,就是“不吉利,想報恩,難改口,不合算”。但是我私下裏以為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曹操自慚形穢,他形象不好,長得太差了,個子又矮,估計臉蛋也不怎麼樣。這個現在聽起來很可笑,有人要攻擊我說又信口開河了,其實要知道一點曆史的人就知道,那個時候是確實很重形象的,如果一個人形象太差了當皇帝,下麵就會議論,議論的話叫做“望之不似人君”,看上去不像,這恐怕也是個原因。

所以建安二十四年,據《三國誌?武帝紀》裴鬆之引《魏略》這本書的記載,說這一年孫權上了一封勸進表,勸曹操當皇帝。那麼曹操把孫權的這封信拿來給左右看了一下,說了這麼一句話,說這小子是放肆地把我放在爐子上烤。

所以我認為,曹操的真實的想法,恐怕最後是采取了這樣的一個態度——“聽天由命”。就是說,他說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做個周文王,這句話也未必就是確確實實地暗示他的兒子代漢自立;而是說如果真的天命在我這,那你就去代,如果天命不眷顧我,你就別代,你就繼續做你的魏王,做你的丞相,我們隻要掌握政權就行了。

那麼這一係列的行動或者說活動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封魏公”,這是個轉折點。為什麼是一個轉折點呢?表麵上看起來,封公和封侯隻是在爵位上升了一級,因為諸侯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但是你要知道漢代這個時候,公爵和侯爵它有個本質的區別,就是侯爵它最多有封邑、有封地,而公爵可以**建國,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他可以建宗廟和社稷。事實上曹操封了魏公以後也建了宗廟和社稷,在魏郡。社稷是什麼呢?社稷就是社壇和稷壇,社壇是祭祀土地神的,稷壇是祭祀五穀神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所以我們先民認為誰掌握了土地和糧食,誰就掌握了一個國家,就掌握了國家的政權,所以社稷是國家政權的象征。一個家族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國家的話,那麼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廟、建社稷壇,叫做建廟立國;如果要消滅一個國家的話,那麼打進它的首都以後一定要把它的宗廟和社稷壇給它毀了,叫做毀廟滅國。那麼曹操封了魏公以後,在鄴城建立他魏國的宗廟和社稷,就表明他已經建立了一個**公國。我們現在還不能叫它**王國,因為曹操是公爵嘛,**公國。

那麼這樣一個建議是誰提出來的呢?是董昭提出來的。那麼這是董昭的創意,還是曹操的授意呢?我們現在搞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這是曹操想做的事情。曹操在此以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做了三件事情:一個是擴地,就是把他的封地由十五個城變成了三十個城;第二件事情叫做並州,就是把天下的十四州並成了九州,並成了九州以後,並州、幽州、司州的四個郡歸了他冀州,就是曹操把地盤擴大了;第三個就是造輿論。那麼造輿論呢,那當然用不著曹操自己動手,也用不著自己動口,有的是人幫他造,比方說董昭啊。那麼董昭這個人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我們注意曹操迎奉天子到許縣,就是董昭的主意。董昭在三國史上隻算一個次要人物,但是每次都出現在關鍵時刻。

但是曹操要作秀,三讓。策命來了以後曹操馬上上表,說這個待遇是隻有周公才能享受的啊,我曹操怎麼敢當呢?不敢當,不敢當。於是,以荀攸為首的三十多個人就寫信給曹操說,曹公啊,你怎麼不敢當呢?敢當,敢當!您老人家的功勞比周公大多了,我們都是熟讀曆史的人,我們知道曆史上找不到比你功勞更大的人,請你一定要當魏公。曹操說,那這樣的話,那不好意思我就接受這些封地,魏公這個稱號我是絕對不敢當的。那麼荀攸他們又寫信去說了,說曹公這樣做就不好了嘛,對不對,給你加封這個公爵,這是皇上的意思嘛,也是我們文武百官的意思嘛,你這樣推三推四的,那就不夠意思了嘛。為了給皇上麵子,也給我們一點麵子,委屈您老人家,就當個魏公吧!惡心啊,真是不爽,也不像曹操的為人,但是必須這麼做,因為這是規矩,這是慣例,這是必須要走的程序。如果你不讓三回,馬上就接過來,你看吧,馬上就有人罵他厚顏無恥,你都不讓一讓,你就當之無愧了?

就相當於曹操集團的諸葛亮的這樣一個地位和作用的這個人,表示了反對。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為什麼要反對?他反對了以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請看下集——進退失據。b

b

閃文歡迎您!本站域名:"閃文"的完整拚音ShanWen.Com,注冊閃文收藏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