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亞夫等拜見陛下!”
周亞夫帶著郅都與李廣,走到殿中,屈身一拜,道。
“給丞相、執金吾、衛尉賜座!”劉徹對著身旁的王道吩咐一聲,然後對三人笑道:“諸卿應該已經知道了吧,烏孫在胭脂山被伏,基本已經滅亡,匈奴饒氣焰,恐怕又要高漲起來了,朕請卿等入宮,就是商議這應對之策!”
這是幾乎不用想的。
匈奴人上一次滅了月氏後,就立刻迫不及待的跑來長安炫耀武力,訛詐漢君臣。
正是那一次訛詐後的和親,讓漢室把中行這個家夥送給了匈奴。
此事,至今讓漢家上下咬牙切齒,引以為恥。
如今,軍臣打了這麼大一個勝仗。
以其騷包的性格和內心中想要超越其父祖的心理。
他要是不跑過來訛詐一番漢室,那是不可能的。
麵對匈奴人必然會來的訛詐,漢室要不要挨這一刀,就值得思慮了。
從結果上來,漢匈之間必有一戰,而且,這場戰爭距離爆發,已經不遠,遲則五六年,快則兩三年,完成戰爭準備的漢軍必然出塞。
那麼,現在挨上一刀,以進行戰略欺騙,似乎就沒什麼大不聊。
隻是,在戰爭之前,國家還低三下四的給韌頭,屈辱性的用錢帛女子賣平安。
但凡有點骨氣的人,都會念頭不通達。
這還隻是其一。
另外,匈奴人素來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太容易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可能會讓這幫家夥以為漢室好欺負,進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大規模入侵。
這也是不可不防。
劉徹可不相信,匈奴沒有入侵漢室的預案。
對於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來。柿子撿軟的捏,永遠是沒錯的。
丞相周亞夫入座後。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匈奴素來色厲內荏,若陛下示之以弱,臣恐彼輩得寸進尺,擅起邊畔!且兵法曰:強則示之以弱,弱則示之以強,今匈奴氣焰囂張。陛下當示之以強,以絕彼輩貪婪之心,無有擅動之意!”
李廣更是迫不及待的隨後道:“臣請外放為一邊郡之守,為陛下守禦邊牆,匈奴但敢挑釁,臣必取其首級,以報陛下!”
郅都也道:“夷狄禽獸,素來無信,且戰國教訓,殷鑒不遠。臣亦認為,不當屈服!”
好吧,劉徹其實早就知道。問這三個家夥等於白問。
作為目前漢室軍方鷹派在朝廷裏的代表人物,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哪怕周亞夫等人自己願意妥協,他們也不會出來的。
更別,底下的將軍和列侯們,早就覺得自己的大斧已經**難耐,迫不及待想要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人,數不勝數。
在這個思潮影響下。指望軍方來主持和平,就好比波音公司去呼籲和平一樣。絕對是妄想啊!
作為國家的暴力機器,軍隊這幾年。在劉徹明裏暗裏的鼓動和跳動下,早就成了一台暴躁不堪的機器。
劉徹笑了笑道:“既然丞相等都以為朕當以強硬對待,那朕便以強硬對待,自高皇帝以來,我漢家飾女子財帛以賄單於,這樣的屈辱日子,朕也不想再受了!”
“請丞相代朕傳旨諸軍,諸校尉、都尉,諸部曲司馬: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將帥之過也;宣明教化,不能盡力,士卒之罪也!將軍、列侯、校尉、司馬,為諸軍之率,當身先士卒,宣明教化,勤練兵法,教訓士卒!詩曰:赳赳武夫,國之幹城!將軍、列侯、校尉、司馬,當明知朕意!”
這是一道再明顯不過的下令全國機動和野戰部隊,進入準戰爭狀態的命令,甚至可以它是一道戰爭動員令,這道命令一下,漢室的機動和野戰部隊,就必須進入戰備狀態。
丞相周亞夫立刻就露出嚴肅的麵容,站起身來,跪拜受詔:“臣謹奉詔!”
然後,周亞夫抬頭道:“陛下欲整軍備戰,宣明教化,臣亞夫謹奉詔而行,隻是……這軍費……不知如何開支……”
劉徹一聽,就知道,周亞夫又盯上了他的私人金庫。
劉徹的金庫,這兩年雖然花出去了許多。
但賺的更多啊!
僅僅是去年和今年,在鹽鐵這一項上,劉徹的金庫就起碼入帳接近十萬萬錢。
另外,去年少府通過大量收購麥,結果今年在麵粉技術發展起來後,大賺特賺,盈利接近三倍。
還有今年的新化魚幹,到現在為止,少府起碼從新化得到了超過三千石以上的魚幹,市值起碼幾千萬。
再加上鑄錢的利潤。
目前少府內庫的資金,甚至比起先帝在位時還多了……
這真是讓朝野上下看的眼花繚亂,許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魔術到底是怎麼玩的。
太宗以來,漢家子辛辛苦苦,勤儉節約,連個亭子都舍不得修攢起來的老婆本,今上隻用了兩年,就花掉了一半多,然後又賺回了一倍於茨資金。
雖然不懂為什麼會這樣,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周亞夫跟劉徹伸手要錢。
劉徹當然也不是什麼守財奴。
事實上,曆史告訴劉徹,戰爭雖然大多數時候會拖累經濟,但有時候,卻會發生戰爭經濟盛世。
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必然會帶動相關的產業迅速發展,甚至促進整個社會革命。
曆史上,豬統治時期的對匈奴戰爭,雖然耗盡了漢室的國力。
但也不是沒有好處。
正是戰爭,使得中國徹底進入了鐵器時代,漢武之後,全國主要地區,基本實現了鐵器化,並徹底淘汰了青銅器。
同樣也是戰爭。迫使北方的農業不得不放棄粟米作為主要糧食,轉而發展麥種植。
那還是在無意中造成的。
如今,通過提前布局和統一部署。劉徹確信,這場戰爭。最起碼在爆發前和前期,可以成為漢室工業和技術的發展動力。
“朕會讓少府每歲額外列編戰爭經費,明歲開始,至少增加三萬萬錢以上的訓練經費,另外還將下撥至少兩萬萬錢的換裝經費!”劉徹淡淡的道:“還有,新化的魚幹,朕將會下令,大半充作大軍食用之費!”
一口氣就是五萬萬錢以上的軍費增長。
這個好消息。差點震得周亞夫都有些站不穩了。
要知道,過去,全年的軍費,可能也不過如此了。
漢軍,目前實行的是征兵製,所有兵源皆來自於義務服役的百姓。
在士兵的俸祿上麵的開支,幾乎無限接近於零。
也就是今上登基後,開始關注起了基層士卒的待遇問題。
先是下詔,增加士卒每日供給的粟米數量,同時還增加了每月五到數十錢不等的所謂津貼。
其中地方的駐軍和非野戰軍團。每人每月能拿到五錢的津貼,而長城駐軍、邊關駐軍和野戰軍團的軍人,則會視戰兵、輔兵的不同。得到十五到四十錢的津貼。
這些津貼全部都是走的少府的帳,由蘭台尚書、謁者和侍中聯合監督,每半年,集中發放一次,地方駐軍,由當地的監察禦史聯合軍隊的主官,共同點名唱諾,逐一發放,而野戰和長城、邊塞駐軍。則是由蘭台的尚書和當地的郡守、將軍主持發放。
不單士卒有補貼,軍官們也有所謂的津貼。
從伍長開始。在其原本的俸祿外,視其等級。給予相應的津貼。
正是這兩個政策,讓今上徹底收攏了下軍心,下麵的士卒對今上真是感恩戴德,感激不已。這也是為什麼前不久列侯串聯,雷聲大雨點,被子無壓力碾壓的緣故了。
僅僅是這兩個政策,少府在過去兩年,就支出了將近八千萬錢的津貼和數百萬石粟米的補給。
但周亞夫和大多數的兩千石以上朝臣,心裏都清楚,這些錢哪裏來的……
子即位以來,抄沒的那些犯官、豪強以及大商賈的家產,還有各路商賈的捐獻。
其中宣曲任氏一家,就給子貢獻了接近五千萬錢以上的資產和超過三千金的黃金。
換句話,子的內庫其實壓根就沒怎麼支出。
花的都是犯官和罷免的列侯以及抄沒的商賈的錢款。
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但今上似乎很擅長玩類似的手段。
譬如褒斜道工程,花的是外戚程鄭氏和卓氏的錢,長安到函穀關的軌道馬車工程,用的是雒陽師家的捐款,就連龍首渠,特麼也是花的抄沒的那幾個倒黴蛋的錢。
這不得不讓人感歎,老劉家還真是一脈相承,今上更是青出於藍的劉氏好傳人。
這節操都已經掉的滿地都是了!
隻是,這樣終究不長遠。
直到鹽鐵官營和五銖錢官造後,大家才知道,今上早就想好了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