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輕聲的歎息之後,林明陽繼續說道:“其實在我看來,這獵殺的‘遊戲’本就該在直升機墜落、女機師犧牲的那一刻結束——所有的反抗者都會死,生存下來的納威人則永遠也不能重拾他們的精神傳統。再強勁的弓弩也不能射穿防彈玻璃,再偉大的獵手也無法對抗鋼鐵巨獸,再幸運的原住民也不可能擁有手榴彈。為了娛樂,您在電影劇情裏硬生生的給了人們帶來了一個完美的結局,而在我看來,真正的完美天生就帶有缺憾,就像斷臂的維納斯一樣。”
卡梅隆遺憾的聳聳肩:“電影畢竟是電影,消費者們永遠有權利要求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永遠有權利笑著走出電影院,去參加聖誕派對。那樣沉重的主題不但消費者難以接受,就是作為投資人的你和默多克先生恐怕也不願意看到影片最後變成一部諷刺現實的紀錄片。”
林明陽點點頭,一部商業性質的科幻大片能夠拍到這種水平已經是絕無僅有,正所謂瑕不掩瑜,他剛才提到的那些問題嚴格的來說都不會不妨礙《阿凡達》成為影史上登峰造極的存在。
兩人的討論並沒有繼續深入下去,當工作人員帶著埃克斯走進卡梅隆的辦公室的時候,他的臉上還帶著觀影後尚未消散的震撼。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連帶著之前從林明陽那裏“騙走”3億美元的卡梅隆此時在埃克斯眼中也變得可愛了起來,而從彼此親近交談中埃克斯已經明顯的表現出自己想要與卡梅隆結交的意願。
而在見識了林明陽的豪爽和獨特見解之後,卡梅隆也生出了與米高梅進一步合作的念頭,當然這個念頭想要成為現實估計還要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這並不妨礙卡梅隆借此機會向林明陽和埃克斯展示他在《阿凡達》拍攝期間發明的那些強大的拍攝技巧。
《阿凡達》最區別於以往電影拍攝的最大一點,就是采用了一套卡梅隆團隊自主研發的3D攝影係統。這一點是卡梅隆最得意的地方,在他帶領下,林明陽和埃克斯首先參觀的就是這套拍攝係統的運行過程。
在卡梅隆的演示下,林明陽基本上弄清楚了這套係統的原理。它是通過兩台高清攝像機進行拍攝,而這兩台攝影機的鏡頭就酷似人類的雙眼,可以提供不同視角的畫麵,因為裝配有不同的濾鏡,因而在被攝物進入鏡頭時就會移除圖像的不同部分,傳遞給大腦一種視差錯覺,建立起最終感官得到的三維視角。
在《阿凡達》的拍攝中,改進後的攝影機所獲取的銀幕呈現效果將更具深度,前景與背景會顯現於不同的層麵之上,也不再是以往那些移動的平麵圖像。這樣的好處就是不僅可以得到更棒更具動感的立體視效,同時也能令觀賞電影的觀眾不再因為畫麵深層的抖動與快幀遞進產生頭暈,而這套設備也使直接拍攝3D電影變成現實。
林明陽對這套設備愛不釋手,甚至還在卡梅隆的默許下親自*攝了一段,算是小小的過了一把癮。因為還要參觀攝影棚,最後離開的時候,林明陽眼裏多少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樣的表情被卡梅隆和埃克斯看在眼裏,心中確實截然不同的反應:卡梅隆心裏有一種卓然的成就感,林明陽盡管年輕,但放眼好萊塢也算得上是有數的頂尖人物,這套設備能夠受到他的青睞,至少能夠證明卡梅隆選擇的這條道路並沒有出錯;而埃克斯此時的感覺卻有些怪怪的,他知道每每林明陽出現這樣的表情,那就說明他心裏已經有了別樣的想法,至於這次林明陽又在心裏打什麼主意,埃克斯卻是不得而知。
在接下來的參觀中,卡梅隆又向他們展示了真人表演同CG畫麵相映成趣的虛擬攝影棚。這裏實際上其本身就是一塊空地,但是通過顯示器觀看時就會發現已經有各式虛擬場景存在。導演可以通過虛擬攝影機來指揮演員的表演。演員類似於被放進一個充滿CG物體的虛擬空間中,通過這個係統可以令導演在真實世界拍片一樣,任意選取各種攝影角度,控製協調CG物體的活動,在第一時間看到真人表演同虛擬場景結合後的視效。
關於這個係統,埃克斯之前就已經從那位負責接待他的工作人員口中獲知了個大概,而在林明陽身邊負責講解的卡梅隆直接將整個係統的工作原理統統解釋了一遍。他先從攝影棚頂部布滿的140個數字攝像機開始講起,以此為基礎他搭建出了一套表演捕捉技術平台。
“攝像機通過追蹤現場LED燈打出的近紅外光譜的反射,將捕捉到的數據傳輸到一套係統中,再將光譜的反射與演員的運動進行組合分析,得出整個鏡頭的立體模型。之後,這些數據再被映射到後期的計算機處理,從而令CG場景呈現出高度擬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