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felix的雄心(3 / 3)

從言語中不難聽出,卡梅隆對於自己發明的這一套係統頗為自得,以前的傳統做法都是先將演員的表演動作捕捉抓取後加入到數據庫,然後再同虛擬場景進行搭配。卡梅隆讓這一切變得更加直觀和快捷,不僅令演員可以同步與數字環境進行互動,同時也為導演進行有效指導調配行了極大方便。

“它就像一個強大的遊戲引擎,如果我想在空中飛或是改變視角,我立刻就能辦到。我還可以把整個場景變成50:p;在卡梅隆講解的過程中,林明陽好像在思考其他的問題,所以他講完之後林明陽並沒有任何的反應,好在埃克斯對於林明陽這種頻繁的“走神”已經習以為常。林明陽這邊不吭聲,他那頭馬上就對卡梅隆的發明給與了高度的稱讚。雖然這些恭維帶有明顯的客套語氣,但來自米高梅總裁的肯定還是讓卡梅隆小小的虛榮了一把,所以也就沒太在意林明陽為何突然就變得沉默了起來。

直至離開劇組,林明陽都一直保持著那種奇怪的沉默,上車之後埃克斯很直接的開口問道:“看了卡梅隆發明的那些東西,你心動了?”

林明陽點點頭,算是默認了埃克斯的說法。

埃克斯試著問:“所以你也打算拍一部那樣的電影?”

林明陽沒有說話,但從他眼眸中放出的身材,埃克斯分明看到了一種強烈的渴望。

輕輕搖頭之後,埃克斯接著說道:“我承認你的這個想法確實很有人,但你想過這類影片的局限性嗎?其實在剛才觀看《阿凡達》片段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這樣的影片隻有在IMAX影院裏,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種震撼的視覺效果。極致的影音效果需要高端硬件設備支持,可目前時機還不成熟。”

應該說3D電影作為一種新的表現形式,發展應該是比較順利,但事實上它在好萊塢的經曆可謂忐忑曲折。雖然早在上世紀50年代3D技術就已經在電影中使用,但始終是停留在與簡單的視效跟拉客爭人的噱頭中。80年代3D被廣泛應用到一些類型片當中,不過因為這些影片自身的藝術水準不高,缺乏鎮得住台麵的大片登場,加之技術上的局限性,來到九十年代後,3D電影更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少有人問津,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哪一階段能夠為影片視聽享受提供極致體驗支撐的IMAX巨幕實在是少得可憐,無法給觀眾們提供身臨其境的3D體驗。而即便是在美國,IMAX銀幕數與占有量也不樂觀,雖然那時候有著為數不少的汽車影院等類似於巨幕形式的放映地,但從硬件條件跟性價比上,也難以令人滿意。

“一直以來,IMAX影院的搭建基本都是在一些諸如展覽館,科技館,主題公園之類的地方,放映的也是不痛不癢的科教片,純粹是為了給人們最初級的影音震撼而已。美國況且如此,那麼別的國家呢?我想情況隻會更糟,不會更好。”埃克斯的分析絲絲入扣,他並不是為了打消林明陽的想法,而是在陳述一個基本的事實。

林明陽用一種半是回憶半是肯定的奇怪語氣回答說:“你說的那是幾年前的情況,就像是《泰坦尼克號》一樣,卡梅隆的這部新片將會徹底的帶來一場好萊塢電影的**,在不遠的未來,將會是一個屬於3D電影的時代”

埃克斯搖搖頭:“你的想法和剛才卡梅隆信誓旦旦向我說的那些話幾乎如出一轍,而我需要的是事實證明”

“2005年迪斯尼3D電影《四眼天雞》推出後,全美也隻有共計200餘塊數字電影銀幕,而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個數量已經達到了5000塊;而由美國最大的電影院線組成的聯盟也即將達成一筆高達10億美元的交易,這筆融資將用於把p;林明陽開始有條不紊的陳述自己的調查結果:“這股3D風潮不僅在美國國內產生影響,而且已經逐漸影響到了整個世界。據我所知,德國一家公司已經出資億美元協建3D影院;英國準備開設30個3D電影廳,增加144塊3D銀幕並引進200套3D放映機。而法國也正在開始籌備新一輪的改裝計劃。在亞洲,日本和韓國則把開發重點延展到3D電視平台,索尼跟鬆下都在不惜血本研發新著一代能夠播放3D立體畫麵的電視誰趕不上這趟快車,誰就將後悔”

埃克斯一攤手:“即便是這類影片播發的硬件條件已經具備,但我認為其他的電影要超越《阿凡達》真的很難”

“是啊”林明陽看著車窗外飛略而過的景物,“所以我打算先拍一部試試水,無法完全與《阿凡達》相比肩,至少能夠在技術層麵上與其平分秋色…以後我肯定能夠拍出一部完全超越《阿凡達》的電影”

————

額,這個很抱歉,上一章的標題多打了一個會字,給大家閱讀帶來不便,在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