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不用受朝廷官員的製約,我愛養多少院士,我就養,你管不著。
退一步說,誰沒有點愛好,秦牧作為開國之君,就強行把科學院納入朝廷的體製之內,又有誰能強行反對?
有了皇家科學院,有了皇家科學獎。再加上以上的培訓相關專業的官員的舉措,相信各個自然學科的地位足以提高起來了。有了盼頭,就會有大量喜歡自然學科的人投入其中學習鑽研。
至於科舉,就讓它繼續走它的老路,繼續鑽他的死胡同吧,它走不動了,自然會被取締,而不會因此導致整個社會的畸形發展。
當然,這些心思是沒有必要透露給在座的內閣大臣的,自己一步一步的布置,引導著大勢向這個方向發展就行了。
秦牧的動作比較小,與六位內閣大臣在華蓋殿的榷商進行得也很順利。司馬安最後沉吟道:“陛下,對官員進行培訓考核時,有必要細化考慮周詳。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官員,精力有限,加上升遷的機會也相對小了,如果強製他們也參加培訓和考核,難免會讓這部分官員怨聲四起,同時也有失公允。”
何亮說道:“司馬閣老所慮不無道理,然常言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有部分官員參加培訓考核,部分官員不用參加,那麼參加的那部分必然也會心生怨言。
陛下,臣建議不妨事先聲明,所有相應的部門官員都必須參加培訓考核,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即便年紀大一點,參加培訓考核,總能增加一些專業知識,提高一下他們施政能力。
至於考核的成績,則不作為罷免官員的依據,即便沒有通過考核的官員,隻要本職工作沒有出現嚴重的錯誤,也不用擔心被罷官,依然可以調任他職,或留任原職。
考核的成績隻作為升遷的依據,隻有通過培訓考核的官員,才有機會得到升遷。這樣做既能激勵那些有誌效力朝廷的官員努力學習,又可以避免引起全體官員的抵觸和反彈。”
路振飛、楊廷麟、甚至包括司馬安聽了都附和道:“何尚書所言甚善,陛下,臣等附議。”
秦牧想了想,覺得這樣也行,便點頭道:“嗯,那就按何尚書說的辦吧,這樣吧,先從軍器監和都水監的官員開始培訓考核,諸位閣老以為如何?”
秦牧一問,大家就都同意了,軍器監其實很龐大,官員也不少,而且專業性很突出,涉及到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等幾乎所有的學科。
都水監主管的是水利,涉及的學科有數學,幾何、機械等等學科。這兩個有司涉及的學科雖多,但在體製上,這兩個有司都不屬於朝廷的核心部門。
在某些朝代,這兩個有司甚至隻是工部下轄的一個監司而已,主官這兩個部門的官員品級也比較低,在這兩個有司先實施培訓考核,引起的反彈不會很大。
這件事達成共識之後,秦牧又說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曆朝曆代無不極為重視教育,太學,府學,州學,縣學,學子入學不但免除學生的教育經費,每個學生每月還發放相應的口糧。
這些扶持教育的製度,可以說是我華夏獨有,是以華夏文化代代傳承不息。但朕注意到一點,曆代都隻注重人才的培養,卻沒有注重對師資的培養。
老師承擔著知識的傳播重任,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反之則是誤人子弟,這是何等重要之事。
而且教學與研究學問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一個學識非常高深的人,卻未必擅長教育學生、引導學生。
有鑒於此,朕覺得非常有必要設立一些師範學院,專門培養專業的教師,並通過一些職稱的評定,給予相應的待遇,以鼓勵那些優秀的老師更好地教書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