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雖迫於嚴旨,南洋五艦不能不按計劃去滬南下,但是,一直在浙江沿海一帶逡巡,死活不肯進入福建沿海,“援台”雲雲,更加無從談起了。
可是,你不去找人家的麻煩,不代表人家不來找你的麻煩。
孤拔收到南洋五艦南下的情報之後,立即將手頭上的艦隊一分為二,一支負責繼續封鎖台灣,親領另一支,北上尋獵中國艦隊。
這個獵物,個頭不算,但並不好找,大海固然茫茫,但並非主要原因——海麵雖然廣闊,但航線是相對固定的;問題是,如前所述,南洋五艦並未真的南下,隻是在浙江沿海兜圈子,中法艦隊,就好像蒙著眼睛捉迷藏一般,一度,法國艦隊甚至跑到了南洋五艦的北邊兒。
但經過多日的尋覓,法、中兩國艦隊,終於在檀頭山海域不期而遇了。
南洋五艦一看見法國艦隊,反應也很快——掉頭就跑。
這個反應,真正是叫人一言難盡。
北上的這支法國艦隊,攏共七條軍艦,數量占優之外,噸位也有優勢,最大的兩條軍艦,“巴雅號”,排水量五千九百一十五噸,“凱旋號”,排水量四千五百八十五噸,而且,二者皆為鐵甲艦。
而“開濟號”,排水量二千二百一十噸,“南琛號”、“南瑞號”為同級姊妹艦,排水量皆為二千二百噸。
不過,差距雖然有,但並沒有馬尾一役中、法艦隊的差距那樣大,“開濟號”、“南琛號”、“南瑞號”都算是彼時的新銳艦船,兩千多噸的排水量,也不能算太,並非沒有一戰的能力。
雙方真正的差距在於技戰術——南洋五艦根本不曉得該怎麼打正經的海戰,如果真的放對,百分之百是要輸的,而且,不排除重蹈船政艦隊全軍覆沒的覆轍的可能性。
可問題是,既然“援台”,就當然做好了同法國艦隊正麵剛的準備,如果見敵就跑,還援啥子台呢?
隻好,咱們製定的這個援台計劃,太過一廂情願了。
而逃跑,也跑出了花樣。
“開濟號”、“南琛號”、“南瑞號”較為新銳,跑得較快,“澄慶號”、“馭遠號”較為老舊,跑的較慢,很快,前三後二就拉開了明顯的距離。
“澄慶號”、“馭遠號”一看不妙,這樣子跑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得給法國人追上,到時候,絕無幸理!
於是,臨機處斷,就近拐進了三門灣內的石浦港。
中國人“分兵”,法國人也“分兵”,孤拔自己率“巴雅”等四艦追擊“開濟號”等三艦,“凱旋號”等三艦留下來封鎖三門灣,對付“澄慶”、“馭遠”二艦。
就在此時,前方海域升起了濃霧,“開濟”、“南琛”、“南瑞”三艦很快沒入了濃霧之中。
這種情況下,繼續追擊“開濟號”等三艦已不現實,孤拔重新合兵一處,“滿足於那兩隻不能逃脫的戰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