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要做中國的爵士(1 / 2)

“馭遠”、“澄慶”二艦雖貌似已成了法國人嘴邊兒的肥肉,但法國人真正要將她們吃了下去,卻並不容易。

石浦港沒有任何近代化的岸防火力,並不足為“馭遠”、“澄慶”二艦之恃,問題在於,經過勘測,法國人發現,三門灣經南田島至石浦港的水道,既狹且淺,不適合“巴雅號”、“凱旋號”這兩隻鐵甲巨艦航行。

而那兩塊肥肉——“馭遠號”、“澄慶號”,艦況雖然老舊,噸位卻並不算,火力也不算弱。

“馭遠號”兩千八百噸——比新銳的“開濟”、“南琛”、“南瑞”三艦還要大些,同時,也比“巴雅號”、“凱旋號”之外的五條法艦的任何一條都要大;“澄慶號”一些,也有一千二百六十八噸。

如果“巴雅號”、“凱旋號”不能參戰,以五對二,當然還是有取勝的把握,可是,己方會有多大的損失,可就沒有把握了。

孤拔盤算來、盤算去,最終計上心來——派出馬尾一役中建立首功的杆雷艇,夜襲石浦港!

我要用最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戰果!

參加中法戰爭的杆雷艇,隻有編號為“四十五號”、“四十六號”的兩條,馬尾一役,杆雷艇雖然建功,但皆身負重傷,其中,“四十六號”的傷勢重到了報廢的程度,因此,北上的這支法國艦隊,並沒有杆雷艇相隨。

不過,雖然沒帶杆雷艇,卻帶了多套杆雷以及相應的電觸發裝置,而彼時法國人的杆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孤拔下令,加裝杆雷於蒸汽舢板,改裝為杆雷艇。

這個做法,仿佛於喬納森的“仿製杆雷艇”,而比“仿製杆雷艇”更加簡陋——擋板啥的,皆付之闕如;當然,杆雷本身,遠較喬納森的山寨貨成熟。

隻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法軍便完成了杆雷艇的改裝;晚上十一點半,編號為“一號”、“二號”的兩條“改裝杆雷艇”,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的出動了。

水道狹長,水文複雜,蒸汽舢板的航速又慢,直到次日淩晨三點半,兩條“改裝杆雷艇”方才摸進了石浦港。

石浦港隻是一個普通的民用港口,本就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正經布防,而“馭遠”、“澄慶”二艦匆匆入港避禍,也來不及做什麼周全之備;最關鍵的是,根本想不到,大半夜的,法國人竟會有“踹營”之舉?

因此,一直到“二號”衝到了“馭遠號”的跟前,“馭遠”、“澄慶”二艦上的官兵,還一無所覺。

一聲巨響,夢中的“馭遠號”在劇痛中蘇醒過來,憤怒的咆哮起來——管帶金榮判斷,大批敵艦來襲!開炮!

果然,黑暗之中,火光不斷,炮彈接連射來……

色微曙,趕到碼頭的地方官員們瞠目結舌:

“澄慶號”幾乎完全沒入水中,僅桅杆和煙囪伸出水麵;“馭遠號”艦體歪斜,是一個半沉的狀態。

老!發生了什麼?!

事情經過,大致如下:

黑暗之中,“馭遠號”不辨目標,胡亂射擊,一枚炮彈擊中了“澄慶號”,“澄慶號”管帶蔣超英理所當然的做出了和金榮相同的判斷——敵艦來襲!反擊!

就這樣,“馭遠”、“澄慶”二艦猛烈對轟,“馭遠號”火力較強,“準頭”較好,終於將“澄慶號”擊沉,而“馭遠號”的半沉,除了“澄慶號”的“反擊”之外,主要是因為之前挨了法軍“二號”的一枚杆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