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要出演令狐衝,自然令大家歡喜,同時也不免擔憂。
歡喜的是,自從《大叔》之後,他那伶俐的動作,迷住了萬千觀眾,大家希望再次見到他的身手。擔憂的則是,入獄一次,功夫盡廢,是否還能堅持住呢?
這是他與兩位武指討論的重點,關於動作這一塊,他除了能貢獻思路之外,具體的行為上,已經幫不上忙了。兩位武指必須想出辦法,彌補這方麵的損失。好在《笑傲江湖》比較獨特,並不依靠演員自己的體能。
三人湊在一起,苦思冥想,切磋討論。
除了他們,最辛苦的,莫過於楚韻了。角色的特殊,自然會帶來特殊的要求,為了讓她演出那股英氣,張斯便讓她穿著戲服,整天學男人的模樣。不單是在戲中,戲外亦要時刻謹記,從細節處抓起。
近二十年的女性生活,讓她顯得排斥,做來十分別扭。
為了這個,沒少被張斯訓斥。好在她是個努力而認真的演員,又極聽他的話,所以堅持了下來。隨著時日推移,已逐漸習慣,控製的能力有所提升。平日的動作言語,仿佛存在著兩種模式,可以切換。
至於其他人,來的相對容易些,頗感慶幸。
如上回一樣,盡管不用與國際大導演進行巔峰對決,但聽聞張斯要拍新片,依然湧來了大批演員。主角雖然無望,能得個配角也不錯,畢竟看得人多,露臉的機會也大。這倒也省的張斯去尋找,隻在公司給大家麵試便行。
任盈盈與小師妹,戲份較多,搶的最厲害。
張斯並未猶豫,挑選了兩個最漂亮的,稍一試戲,便拍板定了下來。由此也造成一些傳聞,說張斯挑演員“隻看臉,不看演技”,是有“潛規則”的打算。讀者隻是看看,卻不相信。張斯花心確有其事,但隻固定幾人,都擁有極深的情感,還從未對女演員下過手。
再者,他在國內女星中的聲名,還是頗為不錯的。即算不是導演的身份,以他的才華與相貌,也會有人投懷送抱。與許多人鐵杆粉絲的心理如出一轍,喜歡張斯,不單代表了個人愛好,還可以體現一種比較高的“品味”。
至於張斯為何撿漂亮的選,理由很簡單,誰不喜歡漂亮的呢?
觀眾喜歡,他自然也喜歡,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小師妹與任盈盈的戲份雖多,但與演技並無許多要求,故而不必深究。兩位女星,又是名氣與臉蛋俱佳,確實是好人選。
至於李悅染,倒是得了個東方不敗小妾詩詩的角色,嬌柔甜膩,在戲中與張斯還有一段床戲,時間不錯,但關係劇情,極為重要。兩人算是很熟了,穿著單薄的衣物,摟在一起翻滾,卻老是笑場,試了許多遍,才得以通過。
總體而言,一切尚算順利。
中間發生了兩件事,倒與他有些相關。
一是法國有消息傳來,當地商人拿出兩件文物,準備在巴黎大皇宮拍賣,分別為兔首與鼠首。這均是華夏的文物,因為清末的戰爭,流落海外,輾轉失所。
國人聽到這個消息,不免有些關注。
明明華夏的東西,卻被別人拿出來拍賣,讓大家情何以堪?但偏偏又沒有辦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畢竟不能衝過去,將它搶回來。
二是發生了凶殺案件,與劉天明的俠義行徑不同,此次是因寫細小之事,甚無道理,並不值得人尊敬。令人好奇處在於,凶手身後,好似有個“全能教”,妖言惑眾,盡散布些無聊的信息。
這兩件事,交錯在一處,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國人的議論,極為複雜,初時還關注在具體的事件上。時日推進,言談的範圍,越發廣了。眾人已在商討國民性,以及如何對待外來文化上。除了大而不當,這倒是個不錯的討論,已脫離八卦攻訐的範圍。
張斯當時非常忙碌,所以未能過多參與。但對於幾個議題,給予了回複,引起了不小的討論。首先是應對外來文化,許多人認為應該抵製,努力挖掘自身的東西,以求抗爭。他於是寫了一篇雜文,發表在報刊上,名為《拿來主義》。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
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了……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文章很短,千餘字而已。
但精煉深刻,是之前所未見的。一言一語,仿佛刻刀一般,紮到問題的最深處。閱讀的人,有種奇怪的感覺,仿佛自己被他傷及了,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話很有道理。而且細心體會,或許能察覺到作者別樣的情懷。
《火與冰》和《傳統下的獨白》均是好書,內中文章,更是得到了許多讚揚。但與這篇相比,大多有些失色。寫的似乎隨意,行文上有種淡淡的幽默感,但深刻入骨,往往一語中的,令人措手不及。
所以有評論者,說這是“難得一見的奇文,在風格上又是一種獨創”。
對於那些熱捧華夏文化,以至於自我吹噓之人,張斯又拿出了一本小書。書名有些觸目驚心,為《醜陋的中國人》。他根據柏楊先生的原作,進行了改編。結合現時的情況,有意地深化並精煉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