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大部分官員的想法。

可李子卿一點都不著急,可以這麼說,從回到長安開始,她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些是對大唐有利的,有些則是單純的為了和太後做交易,但隻有這件關於科舉的事情,她是完全不存一點私心的去做。

好歹也在長安生活了這麼久,也在這個世界結識了一些人,更是一腳踏進了長安的政治漩渦,既然已經回不去那個世界,就該為大唐做點什麼。

科舉改製,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唐的政治麵貌或許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改善,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出仕,以前那個打一仗就有過半官員想著議和的局麵...一定能得到改善。

起碼在這個時代,讓寒門士子和權貴士子在同一起跑線的科舉,一定是最合適也最有效的。

所以李子卿為什麼要急?就算是你們今天不同意,以後難道就沒辦法讓你們同意了?別以為老娘還像以前一樣跟你們商量著來,等老娘真正能說一不二的那一天,一個個都給老娘抹幹淨脖子。

看見官員們一個個的開始朝著這片珠簾陰陽怪氣,李子卿有些無聊的打了個哈欠,這些人...真是當了官就忘了自己的初衷了。

她有些興致缺缺,想著還是回長公主府搞發明寫稿子等消息好玩一些,自己隻是想做點事情,沒想到被太後拉來上朝,聽著這幫蠹蟲聒噪,真的很煩。

她的時間還很多,她不急著今天就把這事敲定,這些事情的最終受益者又不是她,她犯不著出去和官員們打嘴仗。

真要說起來...她李子卿和下麵那幫官員好像也沒什麼區別,反正都是為自己,不過李子卿為自己做事總算還有些底線,在沒有威脅的時候也想為大唐做些事情,而下麵那些官員,就是真真正正的隻為自己利益打算了。

李子卿有些好奇的看向對麵的,更高處的那片珠簾:太後,你打算怎麼做?提建議的雖然是我,但受益的可是你呢,別指望什麼時候都是我幫你打工。

可誰知道首先開口的居然不是太後,而是...溫言。

代替盧何站在百官之首的溫言眼圈有些黑,一看就是昨晚沒睡好,他轉身麵向百官,語氣雖然淡,但充滿了不可置疑:“此事,可行!”

終究是宰相,終究是盧何走了之後最有可能成為中書令的人,百官的反對都被這淡淡的聲音壓了下去,連一直事不關己的宗明哲都微微凝重了些。

溫言身著紫色官服,腰纏玉帶,平靜而堅定的眼神緩緩掃過百官:“科舉改製,刻不容緩,天下士子不應分權貴寒門,本官身為門下省侍中,將親自上書附議長公主明珠殿下的提議,此事功在千秋,若是改製需要五年,那就五年,若是要十年,十年也等得!”

不同於往日的人畜無害,溫言的目光從平靜變成了冷酷,這個年輕宰相終於是第一次在朝堂上顯示出了他的鋒芒:

“誰讚成,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