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弟,這位是公安局刑警大隊重案隊的張隊長,這位是警官陸雨林。”
“快請坐。”
張劍鋒和陸雨林坐在了南邊的火炕沿邊,林青山坐在了北邊屋地上的沙發上。
“看來薑老弟挺會享福呀。”林青山打趣地說。
“享啥福,這熱的天,還能去哪?”
“去巡林子嗎?”
“上午走了一趟,沒有任何事。”
“可現在林子中出事了?”
“出了什麼事?”
“有兩座古墓被盜了。”
“什麼時間的事?”
“從現場看是去年夏季到秋到的事。”
“可我去年夏季和秋季一直在林邊巡查了,沒有發現裏邊有這事呀。”
“事情是去年夏季到初冬發生的,但今天才發現。看護林子是你的責任,但看護那些無主的墳墓是你的義務,因在這之前,沒有人能確定它是古墓。既然事情出現了,我們還要正確對待,協助公安機關早日破案。你回憶一下是否發現過什麼可疑的人。”這時張劍鋒接過話來。
“沒有呀。因這條路太僻靜,平素行車特別少,有時幾天見不到一個行人。特別是夏天和初秋,等到秋收時,東邊的玉米地裏就有人了。平素,這條路走的人,也是紅山村或南邊的張家溝、五裏屯坡屯、東屯的村民,他們有的騎自行車,有的摩托車,也有開四輪拖拉機或三輪車的,還有趕著馬車驢車的。因路遠極少有步行的。至於可疑人還沒有發現過。”
“平素有人進林子嗎?”
“前幾年春天和冬天有人進人林子,主要是打鳥和圈兔子和野雞等,近些年保護野生動物,派出所多次下來宣傳和檢查,基本沒人再進林子了。但到夏季周邊村有到林中采蘑菇的,多是幾名婦女或孩子們。但沒發現可疑人呀。”
“你常到林子中巡查嗎?”
“每年都要進多次林子,因林子寬,在東邊的路上不見得都看到,有時幹脆在林中穿行,看看西邊和林中的情況,但這麼多年沒有發生情況。我知道林中有一些老墳,可這麼多年沒有發生過盜挖現象,根本就沒在意呀。”薑福祥說著,停頓一下,他突然想到:“對,有兩個可疑的人。那是去年夏季,我正從南邊巡查回來,走到林子中間時,發現路邊停著兩輛摩托車,我正疑惑,從林子中走出兩個中年人,其中一個人還叼著煙。我走到他們麵前說:我是這個林帶的護林員,林中防火,不允許任何在要林中抽煙。那人急忙將煙掐滅扔在腳步下碾碎,連說:對不起,不知道。我問他們是幹什麼的,他們說他們是城裏文化局的,下鄉來了解農村文化站工作的。我有些疑惑,問他們到林子中幹什麼,他們說去解手。見我疑惑,其中一人還拿出工作證,我見工作證上真是文化局的,還照片和公章呢。這兩個人很客氣,說我這麼認真是好樣的,還說看林子辛苦。然後騎上摩托車向南走了。在他們走後,我怕他們在林子中扔下火什麼的,到那段要可看了一下,什麼也沒發現。”
“這兩個人什麼特征?”
“好象是上中等個,其中一個還背個有包。別的沒有什麼特征呀。”
“以前或以後見過這兩個人嗎?”
“沒有。”
“再見到他們能認識嗎?”
“不能認識了。”
“在你們村中有對古墓或文物古董感興趣的人嗎?”
“沒聽說過。”
“有人曾打過古墓的主意嗎?”
“沒有。我敢說,這事絕不是我們屯中的人幹的,如果想挖,早就挖,不會等到今天。這個屯不過百戶,全是老戶,每一家的情況我們互相全部了解。”
當走出薑福祥的院落,張劍鋒的手機響了,是孫少林從張家溝打來的,他說一位姓宋的村民反映,去年夏天村中來了兩名騎摩托車的中年男子,說是城裏文物研究所的,下鄉進行文物調查。那位姓宋的村民順便說村北的林子中有一些古墓,能說清的是林子正中間那兩座孤墓,年代最長,還有兩片老墳估計是解放前後或更長時間的。後來見那兩個騎摩托車的沿林東土路向北走了。
“又是兩個騎摩托車的人。”張劍鋒一驚,隨後他對林青山說:“林所長,你們回去吧。我們去張家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