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鋒和陸雨林將車停在路邊,他們下了車。來到擺攤的地方,發現真有幾位賣古董的。
他倆先到一份古董攤前觀看,在地上鋪著一塊紅布,上麵擺著幾尊銅佛,還有兩上瓷壇,還有個陶製的小房子,和陶人。在一個盒裏還有一堆銅錢。除此,還有幾個舊算盤,幾個造型各一的老硯盤。擺攤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人。
張劍鋒看著那件陶房子,並帶有點綠色,而那件陶人,卻是一色的灰色,象過去人們使用的青泥盆的顏色。從顏色和品相上看,這兩年物品很古舊。張劍鋒指著那個陶房了問擺攤的攤主:“師傅,這個陶房子是哪個年代的?”
攤主看了張劍鋒一眼後說:“我也不知道哪個年代的,隻管賣。”
“這件物品多少錢?”
“三百。”
“這個陶人是哪個年代的,多少錢?”張劍鋒又問。
“我說,不知哪個年代的,隻管賣,一百元。”
張劍鋒笑了:“這是一個糊塗賣主,什麼也不知道。”
他們又看了另外一個賣古董的,這位用報紙鋪在地上,有古老的瓷碗、壺、花瓶,還有銅人,多種玉件。攤主是位中年男子。張劍鋒指著那個淡綠色碗問攤主:“師傅,這個碗是哪個年代的?”
“這個碗和壺,全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你看那個碗底的銘號,還有壺底的銘號,清清楚楚。那對花瓶是民國早期的。”攤主看著張劍鋒說。
“都得多少錢?”
“不貴,碗八百,壺五百,花瓶給三百元就賣了。”
“這些玉件?”
“也便宜。這是漢代的玉片,這是宋代的玉佩,這是民國的玉鐲。你看這件,雖是現代產品,是正宗的新疆和田玉呀。這件是瑪瑙的佛珠,這串是琥珀的串珠。”
“這塊和田玉得多少錢?”
“三千,不貴。你看那品相質地,透亮白沒有一點雜質呀。”
張劍鋒看看,離開了。
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漢走到張劍鋒跟前說:“那個人真能吹,什麼漢代的宋代的清代的,全是現代仿品。隻有那塊和田玉是真的,不過要價太高。”
張劍鋒注意了這個人一下,便停下腳步說:“看來師傅是古董的行家?”
“談不上,沒事時來看看熱鬧。”
“你也愛好收藏?”
“搞點小收藏。怎麼,你們也是搞收藏的。”
“剛入門,還什麼也不懂呢。”
“先不要急,多看看,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攤位對比一下。在看實物的時候,要多看些資料。貴重的物品要找內行人幫助鑒定一下,這樣才不至於吃虧。”
張劍鋒點著頭。隨後又問道:“師傅貴姓?”
“姓陳。”
“哪退休的?”
“在東山文化館幹了半輩子,最早沒成立文管所時,兼管過文物。”
“你是陳館長,我和你兒子陳振勇熟悉,剛才我們還去了他開的古董店。”
老人仔細地看著張劍鋒,然後說:“我看你有些麵熟,你上過電視。對了,想起來了,你不是公安局破大案那個隊長嗎。”
“大叔將我認出來。”張劍鋒笑了。
老人也笑了。
“我看出來了,你們不是收藏什麼古董,一定是有什麼事到這裏來調查來了,是不是博物館文物被盜了?”老人很機智。
“不瞞你說,不是博物館被盜,是楊樹園子有一座古墓被盜了,現在還不知道裏邊丟失了什麼,我們正在查線索。”
“有這樣的事。那裏的古墓我去過,據說已有近千年了,或超過千年了。是遼代早期的墓呀。太可惜了。”
“陳館長,你常來這個地攤嗎?”
“雙休日時來的多些,平時上午散步時會經過這裏。”
“你是否發現近些日有新出現的出土文物?”
“這個我沒有發現。”
“據說在東山常有人下鄉收購古董的。”
“我聽說過,雙休日有時到這裏擺攤的老黃就常下鄉收購古董。不過這個人還很正派,沒發現過問題。”
“他叫黃什麼?”
“不姓他的名字,人們都叫他老黃,原是第四農機廠下崗的幹部。”
這讓張劍鋒和陸雨林想到黃雲奎。
“大叔,這裏擺攤的人你都認識嗎?”
“有幾個認識的,其餘的隻是混個眼熟,一直不知他們的姓氏。不過,現在在這裏擺攤的,都是這裏固定人員,到雙休日還會有幾十人或上百人來,不但擺古董的多了,還有賣新舊書的,花鳥魚蟲的,還有一些賣舊物的等等,這裏非常熱鬧。有時間你可以來看看。”
隨後,張劍鋒拿出古墓中那位死者的照片讓陳館長看,老人搖著頭說:“沒見過這個人。那邊是老李和老郭的攤位,我帶你讓他們認一認。”
說著,陳館長帶著張劍鋒和陸雨林到一邊的兩個攤位,姓李和姓郭的老漢看後,相對一下目光,姓李的說:“這個人好象曾來過我們的攤位。那是去年秋季。他來到我們的攤位,還拿過一些古錢幣問我們怎麼收?我說看什麼年代的,哪個品種。那個人從背包中拿出一堆古錢幣,我發現其中有一些是遼代的錢幣,有重熙通寶、清寧通寶、鹹雍通寶、大安和大慶通寶,但這些錢幣當時流通量都相當大,至今價也不高。最貴的到外地也就百八十元的,特殊的能賣上幾百元。於是,我想按三十元一枚收購,那個人沒有賣。今年春季,這個人又來過這裏,因他與我們曾相見過,故有些印象。這次,這個人在各攤看看,並沒有發現出售古物。這個人到擺攤這,都是雙休日來的。我想,這個人不是東山人,很可能是外地工作,隻有雙休日才有時間外出。”
“這個人騎過過摩托車嗎?”
“沒發現。”
“好,謝謝你們。”
李郭的又看了看照片說:“是的,這個人以前來過我們這裏。在我的攤蹲了半天。不過,這一段再沒有見過他。”
張劍鋒看著姓郭,想到黃去奎說在舊貨攤出攤的郭雲龍,便問:“大叔,你叫什麼名字?”
“郭雲龍。”
“你是黃雲奎的朋友?”
“是的。相處時間長了,彼此交流些東西。”
張劍鋒看著郭雲龍擺在地上的多是銅牆鐵壁香爐、銅佛像、老香碗,其餘的有現代錢幣,還有很多裝在本塑料袋中的古代錢幣。陸雨林蹲下身觀看著郭雲龍著他本中的古幣,發現有一枚用紅線拴著便問:“郭大叔,這枚銅錢怎麼用線拴著?”
郭去龍看了一眼那枚古幣說:“小夥子,這枚是真正的宋代至和通寶。你看宋代的銅錢較多,多是普通的,但我這枚是貴重的。現在市場上出現的至和重寶、聖宗通寶、靖康等,多是偽造的。”
陸雨林點點頭。
走過老李和郭雲龍的攤位,謝過陳館長,張劍鋒和陸雨林又看了看其他攤位,發現有一份是賣古舊物的,有手表、懷表、老式座鍾、照相機、老電話、老唱機等。還有幾份是賣舊書、門票、糧票、郵票、現在的錢幣的。不過顧客很少。
看完這些攤位,他們來到停車的地方,上了轎車。車開動後,陸雨林說道:“張隊長,盜竊案墓這夥人能不能全是外地的盜賊呀?如果是這樣,這個死者就不是東山轄區內的人。”
“這個我想過,但我懷疑他還是與東山有聯係。他們知道其及偏僻的西楊村一帶有古墓群,而且準備充分,十幾座墓卻選了一個富人的挖,是夥專業人員呀。”
“那麼,另十幾座墓的主人是什麼人呢,是否也有墓室和陪葬文物呢?”
“不好說。明天我們找邱文清他們,他們請來了專家,會有結果的。”
馬路上車很多,由陸雨林開車,他們沿著站前路向西走,然後拐向城南,準備到那裏的兩家古玩店看看。就在這時,張劍峰的手機響了,原來是黃雲奎打來的,他現在在刑警大隊接待室等張劍峰呢,說有重要情況向張劍峰反映。
“好。十幾分鍾我們就會趕回去的。”
於是,他們將車開到刑警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