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其曆史地位的特殊,關於這大龍郵票有必要多說幾句。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和牛莊 (營口) 等5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三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麵值不同,麵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 (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 (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郵票上“大清郵政局”五個字十分醒目,圖案中的“大龍”兩目圓睜,騰雲駕霧,呼之欲出。上方標有“A”(中國),下方標有“DARIN (S)”(海關關平銀分銀) 字樣,發行量一百萬枚。

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郵票發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龍郵票的發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郵戳、實寄封等,長期以來都是集郵研究的重要課題。據大龍郵票專家考證,認為大龍郵票圖案設計者是個中國人,但設計者姓名及發行的準確時間很難查明,成為中國早期郵票發行史研究中的一個“懸案”。

在紀念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時,郵電部於1988年7月20日發行小型張一枚,以全套三枚大龍郵票為主圖,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設計,首次用七色機印製成功,這在郵票印製史上是罕見的,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北京香山舉辦“大龍郵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辦大龍郵票專題郵展,中國集郵出版社出版《大龍郵票紀念專集》,還攝製了《中國郵票電視係列片之一——大龍郵票電視專題片》。

上海最初辦理郵政事務的是江海關郵務處,海關於1878年試辦郵政後,將原來的郵務處擴建為對外經營的江海關書信館,設在外灘海關大院內,專門收外文信件,投遞則委托工部局書信館代辦;同時籌建民間代理機構——華洋書信館,專門收寄、投遞中文信件。上海華洋書信館於1878年6月25日成立,設在漢口路福德裏內。1879年11月30日,江海關書信館改稱江海關撥駟達局 (s Post Office)。1892年8月,總稅務司赫德下令割斷江海關撥駟達局與華洋書信館的關係,該館遂於9月停業,其業務由江海關撥駟達局全部接辦。1897年正月初一,江海關撥駟達局改組成上海大清郵政局,設在江海關大樓後院撥駟達局原址,由江海關稅務司雷樂石 (Ls·Rocher) 兼任郵政司。

同年十月初六,上海大清郵政局接管公共租界工部局書信館,收寄和投遞全部中外公眾郵件。1899年正月初六,上海郵政局更名為上海郵政總局。1907年9月29日,上海郵政總局租賃北京路9號怡和洋行建造的大廈,自海關後院遷入新址;1911年6月更名為上海郵政局。1913年12月根據郵政總局改組機構的方案,上海郵政局改稱上海郵務管理局。1924年11月在四川路橋北建成一座集古羅馬巨柱式建築與意大利巴洛克鍾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郵政大樓,12月1日,上海郵務管理局遷入新樓。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製委員會接管了上海郵務管理局。1951年8月,改稱郵電部上海郵局。1955年8月,改稱郵電部上海市郵局。1958年4月,管轄上海市郵局的上海市郵電管理局遷入北蘇州路276號上海郵政大樓。1970年1月,改稱上海市郵政局,1973年12月被撤銷。1978年3月重新組建上海市郵政局。曆時76年的上海郵政大樓依然矗立在蘇州河旁,猶顯雄風。目前上海市郵政局將把它建成郵政博物館。

北京郵局與戶部街郵政大樓及小報房舊址

1878年,北京海關以“華洋書信館”作為郵務代理機構,專門經營中文信件,後改為“撥駟達局”,地址設在總稅務司總署。1897年2月20日,北京撥駟達局改稱北京郵政官局,受管轄全國郵政事務的海關總署領導,局址設在東交民巷台基廠海關附近的一座廟內。1905年,因業務量猛增,原有場所不敷應用,於是搬到小報房胡同辦公。鑒於北京郵政事務發展迅速,總局於1909年再次動遷,前往東長安街中間路北辦公。北京郵政脫離海關後,郵界總局遷至天津,北京郵政總局便於1911年6月改稱北京郵政局。民國建立後,於1914年1月取消了郵界總局、副郵界總局,按省設立郵區,北京郵政局又改稱北京郵政管理局。由於業務發展的需要,管理局征用了典禮院戶部街 (新中國成立後改成公安街)第5號至12號門牌 (前門) 的房屋擬建新樓。戶部街大樓曆時5年終於在1921年落成,北京郵政管理局於次年6月正式搬入辦公。該樓地上3層,地下1層,3層之上為圓形四麵鍾樓。1928年8月,北京郵政管理局改為北平郵務管理局,1931年9月改稱北平郵政管理局。

新中國成立後,北平郵政管理局改稱北京郵政管理局。因生產場地和辦公用房無法適應首都郵政事業的發展,於1971年在北京站北麵建成郵件轉運大樓,1993年7月建成北京郵政樞紐,北京市郵政管理局於是搬遷到了建國門內大街郵政樞紐北樓。小報房舊址已建成了博物館。

煙台郵局

1878年3月23日,煙台海關書信館開業,隸屬於天津海關,1882年10月煙台海關郵政局改屬海關總署。1897年2月大清推廣郵政,煙台被劃為正郵界,設煙台郵政總局,1910年煙台改為副郵界,設煙台郵政副總局。1911年5月,郵傳部接管郵政,煙台郵政副總局脫離海關,改屬濟南郵政總局,1913年,濟南郵政總局改設山東郵務管理局,煙台郵政副總局改為煙台一等郵政局。1918年7月1日,北京郵政總局郵政總辦鐵士蘭,代表中國郵政總局在煙台山下購置樓房一棟及地皮2.246畝,這也是煙台郵政最早的房地產,後作煙台一等郵政局局房。1922年因辦公空間不夠,添建包裹房一處,1925年在原址重建新樓 (今海岸街27號至29號),作為煙台一等郵局辦公樓,該樓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