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魯迅文學獎感言(1 / 1)

我寫作《手稿》的解讀,經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過程,這期間社會各方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學藝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新的矛盾出現了,市場商品化,物質主義的泛濫,人的異化形勢非常嚴峻。《手稿》好似曆史的鏡子,能清楚地照出現實中的不少問題,要實現今日中國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們仍能從《手稿》文本中讀出一個新的期待視野,找到思想的支持力。

馬克思的《手稿》是一本內容非常豐富的理論著作和內涵非常深厚的理論著作。由於這部《手稿》是馬克思原為自用的筆記,所以它的文本是很難讀的;加上它的社會文化文本間性又十分廣延,不論從哪個角度切入作全麵解讀,都是難度重重。我從美學角度解讀出一本能排列出章節目的書來,今天除了有勉為其難和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幸運之感,好像別的感覺都已經存諸腦後了。

2005年6月14日

我寫作《手稿》的解讀,經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過程,這期間社會各方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學藝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新的矛盾出現了,市場商品化,物質主義的泛濫,人的異化形勢非常嚴峻。《手稿》好似曆史的鏡子,能清楚地照出現實中的不少問題,要實現今日中國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們仍能從《手稿》文本中讀出一個新的期待視野,找到思想的支持力。

馬克思的《手稿》是一本內容非常豐富的理論著作和內涵非常深厚的理論著作。由於這部《手稿》是馬克思原為自用的筆記,所以它的文本是很難讀的;加上它的社會文化文本間性又十分廣延,不論從哪個角度切入作全麵解讀,都是難度重重。我從美學角度解讀出一本能排列出章節目的書來,今天除了有勉為其難和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幸運之感,好像別的感覺都已經存諸腦後了。

2005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