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2)

想起每天晚飯後為母親閱讀報上連載的《金粉世家》,張恨水輕輕地樂了一下,那種宛如童年偎在母親身邊撒嬌的感覺重又回來。似乎能夠寫出令母親喜歡的小說,是他一生裏最高興的事了。說來倒也是有趣得很,《金粉世家》不止母親戴信蘭喜歡看,自連載起,也是最受女讀者的歡迎,上至粗通文字的老太太,下至課堂讀書的女學生,都喜歡《金粉世家》,若是有機會遇到張恨水,那些女讀者更乘機拋出《金粉世家》的問題來問他,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有。大概讀者們太喜歡“冷清秋”這個人物了,張恨水自是也喜歡這個人物的,到底他傾注了心血在裏麵,精心塑造角色。在他筆下,著力刻畫的冷清秋雖然生活在豪門之家,卻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自尊的人格,她受盡了藐視和輕慢之後,能夠勇敢地提出“離婚”,不屈服於男人,不苛活於豪門。如此女子,莫怪乎連戴信蘭也是喜歡的。

想到這,張恨水忽憶起了《金粉世家》在連載時的一件趣事。其實也沒什麼,就是《金粉世家》中有寫道在昆明湖發現冷清秋丟失的鞋,讀者預感不妙,紛紛寫信給張恨水,讓他“筆下超生”,不能叫冷清秋死去。信件很多,幾乎清一色的全是為冷清秋“請命”。讀者在信中對冷清秋在大火中攜幼子出走的淒慘命運和傲然自強的性格紛紛表示同情和難過,不止讀者,就連張恨水的至交、曾任職《世界日報》的萬枚子,看到這裏時,也和他的夫人相對而泣,為冷清秋的命運揪心。除了有表達對冷清秋命運的擔心,也有一兩個稍稍衝動的讀者在信中辱罵張恨水,對他將冷清秋寫死表達強烈的不滿。

這一生一路走來,他的作品能被人們如此歡迎,張恨水總是不勝惶惶。對於讀者們雪片般的為女主人公“請命”,也是好笑而又嚴謹地對待。《金粉世家》如此,《春明外史》的女主人公梨雲積鬱成疾命在旦夕時,讀者同樣為梨雲“請命”。隻可惜天不遂人願,原以為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他還能寫出更多的作品。張恨水一直有個強烈的願望想要寫一部《中國小說史》,為此他走遍了北平各大圖書館和舊書店、舊書攤,搜集了許多珍貴的小說版本。僅《水滸》一書,他就收集到了七八種不同的版本,就連被胡適稱為124回的海內孤本,他也在琉璃廠買到一部,後在安慶又買到兩部。又如《封神演義》,日本帝國圖書館裏有一部許仲琳著的版本,國內從未見過,張恨水居然在宣武門小市上買到一套,上麵還刻有“金陵許仲琳著”的字樣,隻可惜缺了一本。後來張恨水還曾在一位專門收集中國小說的馬毓清處,見過一部《三刻拍案驚奇》。這些資料極其寶貴,能收集到這些,縱是辛苦他卻愛得不得了,小心嗬護仿佛自己的孩子。有了這些彌足珍貴的資料,張恨水信心滿滿地正要準備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小說史》的寫作中去時,抗戰爆發,他辛苦搜集到的寶貴資料,全都毀於戰火。自此後,張恨水再也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精力去尋覓那些珍貴無比的小說史料,寫《中國小說史》成了張恨水的一個的遺憾。

想起每天晚飯後為母親閱讀報上連載的《金粉世家》,張恨水輕輕地樂了一下,那種宛如童年偎在母親身邊撒嬌的感覺重又回來。似乎能夠寫出令母親喜歡的小說,是他一生裏最高興的事了。說來倒也是有趣得很,《金粉世家》不止母親戴信蘭喜歡看,自連載起,也是最受女讀者的歡迎,上至粗通文字的老太太,下至課堂讀書的女學生,都喜歡《金粉世家》,若是有機會遇到張恨水,那些女讀者更乘機拋出《金粉世家》的問題來問他,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有。大概讀者們太喜歡“冷清秋”這個人物了,張恨水自是也喜歡這個人物的,到底他傾注了心血在裏麵,精心塑造角色。在他筆下,著力刻畫的冷清秋雖然生活在豪門之家,卻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自尊的人格,她受盡了藐視和輕慢之後,能夠勇敢地提出“離婚”,不屈服於男人,不苛活於豪門。如此女子,莫怪乎連戴信蘭也是喜歡的。

想到這,張恨水忽憶起了《金粉世家》在連載時的一件趣事。其實也沒什麼,就是《金粉世家》中有寫道在昆明湖發現冷清秋丟失的鞋,讀者預感不妙,紛紛寫信給張恨水,讓他“筆下超生”,不能叫冷清秋死去。信件很多,幾乎清一色的全是為冷清秋“請命”。讀者在信中對冷清秋在大火中攜幼子出走的淒慘命運和傲然自強的性格紛紛表示同情和難過,不止讀者,就連張恨水的至交、曾任職《世界日報》的萬枚子,看到這裏時,也和他的夫人相對而泣,為冷清秋的命運揪心。除了有表達對冷清秋命運的擔心,也有一兩個稍稍衝動的讀者在信中辱罵張恨水,對他將冷清秋寫死表達強烈的不滿。

這一生一路走來,他的作品能被人們如此歡迎,張恨水總是不勝惶惶。對於讀者們雪片般的為女主人公“請命”,也是好笑而又嚴謹地對待。《金粉世家》如此,《春明外史》的女主人公梨雲積鬱成疾命在旦夕時,讀者同樣為梨雲“請命”。隻可惜天不遂人願,原以為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他還能寫出更多的作品。張恨水一直有個強烈的願望想要寫一部《中國小說史》,為此他走遍了北平各大圖書館和舊書店、舊書攤,搜集了許多珍貴的小說版本。僅《水滸》一書,他就收集到了七八種不同的版本,就連被胡適稱為124回的海內孤本,他也在琉璃廠買到一部,後在安慶又買到兩部。又如《封神演義》,日本帝國圖書館裏有一部許仲琳著的版本,國內從未見過,張恨水居然在宣武門小市上買到一套,上麵還刻有“金陵許仲琳著”的字樣,隻可惜缺了一本。後來張恨水還曾在一位專門收集中國小說的馬毓清處,見過一部《三刻拍案驚奇》。這些資料極其寶貴,能收集到這些,縱是辛苦他卻愛得不得了,小心嗬護仿佛自己的孩子。有了這些彌足珍貴的資料,張恨水信心滿滿地正要準備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小說史》的寫作中去時,抗戰爆發,他辛苦搜集到的寶貴資料,全都毀於戰火。自此後,張恨水再也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精力去尋覓那些珍貴無比的小說史料,寫《中國小說史》成了張恨水的一個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