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 / 2)

安慶可說是張恨水短暫休息的好地方,不止環境優美,最主要的是他的家人們全在他身邊,還有他的母親,終於能夠傾訴思念盡孝,以解常年在外不能事孝的愧疚遺憾。在那些天裏,張恨水回絕了所有應酬,整日陪在戴氏身邊,恪盡孝道,端茶遞水,捶腰捶背,事事躬親,絕不假手於人。即便是在母親打牌時,他仍然不離左右,為她裝煙絲、點煙火、續茶水。

在戴氏休息時,張恨水也會帶孩子們到張東野家做客,兄弟倆暢敘舊情。有時則去逛街,一邊看看安慶這座古城的風貌,一邊將安慶的傳說掌故風物特色信手拈來講給孩子們聽。

轉眼十多天過去,年關將至。對於張恨水來說,這不僅是戰後過的第一個春節,也是闔家團聚的第一個春節。張恨水以往對過年過節並不上心,常常無所謂的埋頭工作,而今他卻高興地忙著張羅,和三個妻子一起置辦過年所需物資,在過小年那天,他甚至親自下廚做了一碗地道的川菜回鍋肉,說要讓母親和留在安徽的親人嚐嚐。不止如此,張恨水在除夕夜帶著孩子們給戴氏磕頭辭歲外,竟然和全家人打小牌,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徐文淑或許不了解,胡秋霞和周南卻明白張恨水以往是絕對不打牌的,今次可說是開禁了。卻也以此看出,張恨水是難得的高興和輕鬆了。可惜為了工作,張恨水不得不遠遊,孝順的他多想再多陪陪母親,時間上卻已經不允許,想要說出口,又怕傷了老人家心。最後還是戴氏看出張恨水的難處,說:“既然答應了去北平,時間到了就走就該走,怎能因為要侍奉我而猶豫不決。凡是答應了的事,就要認真的去做,隻要把事情做好了,比天天侍奉我還重要。這裏,你大可不必擔心,有媳婦們照顧我,還有孫子孫女承歡膝下,我已經很滿足了。”母親的識大體和慈母胸懷令張恨水深深感動,過完年不久,他含淚匆匆拜別,卻沒料到,這次竟然是他和母親的最後一次見麵。

張恨水一直對自己不能在母親跟前盡孝,遺憾愧疚不已,他對母親的話時時銘記在心,從不敢忘,也從沒有忤逆過。就算在徐文淑這次婚姻上,也聽從了母親的安排,以此便知他是如何的孝順。戴氏在張恨水寫《金粉世家》時,就很喜歡這部小說,那時張恨水已把母親和一家子接到北平居住,每日裏他都要把報上《金粉世家》的連載親自讀給戴氏聽,不管多忙,他都絕不假手於人。念《金粉世家》成了張恨水那時天天必做的功課,盡管每天工作回家身體又疲又累,可在念報時他從來都不覺得辛苦,反而甘之如飴。對他來說,這是盡孝的一個方式,是他享受母子天倫的幸福過程。然而,至情至教的張恨水怎麼也沒有想到,一九四六年他回安慶竟是與母親的最後一次見麵,當後他在北平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悲痛不絕,懊悔連連,甚至鬱結於心,每每想到母親臨終也未能見上一麵,他心裏的悲傷陣陣湧來,隻想痛哭。

安慶可說是張恨水短暫休息的好地方,不止環境優美,最主要的是他的家人們全在他身邊,還有他的母親,終於能夠傾訴思念盡孝,以解常年在外不能事孝的愧疚遺憾。在那些天裏,張恨水回絕了所有應酬,整日陪在戴氏身邊,恪盡孝道,端茶遞水,捶腰捶背,事事躬親,絕不假手於人。即便是在母親打牌時,他仍然不離左右,為她裝煙絲、點煙火、續茶水。

在戴氏休息時,張恨水也會帶孩子們到張東野家做客,兄弟倆暢敘舊情。有時則去逛街,一邊看看安慶這座古城的風貌,一邊將安慶的傳說掌故風物特色信手拈來講給孩子們聽。

轉眼十多天過去,年關將至。對於張恨水來說,這不僅是戰後過的第一個春節,也是闔家團聚的第一個春節。張恨水以往對過年過節並不上心,常常無所謂的埋頭工作,而今他卻高興地忙著張羅,和三個妻子一起置辦過年所需物資,在過小年那天,他甚至親自下廚做了一碗地道的川菜回鍋肉,說要讓母親和留在安徽的親人嚐嚐。不止如此,張恨水在除夕夜帶著孩子們給戴氏磕頭辭歲外,竟然和全家人打小牌,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徐文淑或許不了解,胡秋霞和周南卻明白張恨水以往是絕對不打牌的,今次可說是開禁了。卻也以此看出,張恨水是難得的高興和輕鬆了。可惜為了工作,張恨水不得不遠遊,孝順的他多想再多陪陪母親,時間上卻已經不允許,想要說出口,又怕傷了老人家心。最後還是戴氏看出張恨水的難處,說:“既然答應了去北平,時間到了就走就該走,怎能因為要侍奉我而猶豫不決。凡是答應了的事,就要認真的去做,隻要把事情做好了,比天天侍奉我還重要。這裏,你大可不必擔心,有媳婦們照顧我,還有孫子孫女承歡膝下,我已經很滿足了。”母親的識大體和慈母胸懷令張恨水深深感動,過完年不久,他含淚匆匆拜別,卻沒料到,這次竟然是他和母親的最後一次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