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3)

張恨水用他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以及滿腔的愛國熱情寫出了激勵人心的《發刊詞》和兩次告白讀者,令人讀來激動不已,猶如當頭棒喝,讀者和老友們同仁們紛紛叫好。他不僅僅隻是嘴上說說,而是確確實實地按著要求去做。八年來,他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抗日信念與熱情,經常用“關卒”的筆名,以詩、文、小說作為武器,喚起民眾同仇敵愾,團結抗日,而且還用漫畫來諷刺揭露漢奸的醜態。在他苦心的經營下,《最後關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讀者歡迎,尤其《八十一夢》更成為當時最轟動、最暢銷的小說。不止連載小說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張恨水發表在《最後關頭》的散文、小品、隨筆、雜文也同樣受到了讀者的熱愛。張恨水寫的這些文章都很有目標性,針砭時弊,是為了宣傳抗戰,為了更好地激勵民心士氣。有很多讀者喜歡張恨水的“關頭語錄”,寥寥幾十字,卻是短小精悍,一針見血。

在張恨水的努力下,《最後關頭》艱難地地發行了一年,他在《關頭一年》中如是說:“光陰真快,《最後關頭》這小副刊,產生一年了。回顧當日第一次上場白,聲明我們當興奮呐喊,不要無病呻吟,直到今日,總算遵守著這幾句話,沒有忘了。”在《最後關頭》上張恨水發表的詩詞,受到了讀者的喜愛,其中最讓人喜愛不絕的是《讀史十絕》。然而,由於“關頭語錄”犀利辛辣,雜文更是刺激著某些人的神經。所謂“禍從口出”,說到了當權者的痛處,惹怒當權者的後果,便是《最後關頭》於一九三九年五月三日迫不得已的停刊。

故此,經過多方的努力周旋,《最後關頭》於同年的八月十三日複刊。張恨水在複刊那天,立刻就發表《久違了》一文,向讀者委婉表達了為何停刊的緣由,以及他的無奈和憤怒。在《久違了》張恨水這樣寫道:“日子是這樣的容易過去,本刊與讀者不相見,已經有一百天了。這一百天,不可小看了它,積十八個一百天,便是一個五年計劃。對這一百天的消逝,我們是守財奴一般的看法,頗為舍不得。一百天之間,我們不知道讀者的感想如何?若就我們自己而論,仿佛像那些祿蠹,三日無官則遑遑如也。許多日子不扯幾句淡,真整得難受,在這裏也看出新聞記者是一條勞碌命。不像古來言責之官,如禦史太史等等,十年不開口動筆,依然吃飯睡覺,其肥如豬。”

然而,《最後關頭》雖然受到廣大讀者讚許和歡迎,卻仍然舉步維艱,在艱難坎坷地走過了三年。在這三年的時間裏,除小說外,張恨水還創作了大量的的詩文,且沒有哪一天是中斷過的,讀者天天都能在報紙上讀到他寫的小品、散文、雜文或是詩詞。這些詩文,或辛辣冷峻,或嬉笑怒罵,既讓人感到痛快淋漓,又讓人掩卷深思。可惜《最後關頭》仍然在三年後被迫停刊,而且永遠。受當權的壓力施加,《新民報》社內部組織了檢查組,表麵上是對全報紙所有文章,重心實則放在副刊《最後關頭》上。在內部數次的“新聞檢查”之後,張恨水不得不接受指令,“奉命”停刊。張恨水飽漲的愛國熱情豈會就這樣屈服權貴惡勢力,他表麵答應,實則隱晦暗諷,無論當權者如何打壓,他都他堅持認為“那些間接有助於勝利的問題,那些直接間接有害於抗戰的表現,我們都應當說出來。”

張恨水用他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以及滿腔的愛國熱情寫出了激勵人心的《發刊詞》和兩次告白讀者,令人讀來激動不已,猶如當頭棒喝,讀者和老友們同仁們紛紛叫好。他不僅僅隻是嘴上說說,而是確確實實地按著要求去做。八年來,他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抗日信念與熱情,經常用“關卒”的筆名,以詩、文、小說作為武器,喚起民眾同仇敵愾,團結抗日,而且還用漫畫來諷刺揭露漢奸的醜態。在他苦心的經營下,《最後關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讀者歡迎,尤其《八十一夢》更成為當時最轟動、最暢銷的小說。不止連載小說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張恨水發表在《最後關頭》的散文、小品、隨筆、雜文也同樣受到了讀者的熱愛。張恨水寫的這些文章都很有目標性,針砭時弊,是為了宣傳抗戰,為了更好地激勵民心士氣。有很多讀者喜歡張恨水的“關頭語錄”,寥寥幾十字,卻是短小精悍,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