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張恨水心裏輕輕歎了口氣。往事曆曆在目,百姓哀鴻遍野,顯貴醉生夢死,而《南京人報》也在日軍的暴行下風雨飄搖。空襲南京後,惶惶不可終日的人們開始了四處逃難,誰也沒有心情再來看《南京人報》,報紙的銷量驟然下降,又沒有廣告收入,可報館的日常開支又必不可少,怎麼辦呢?所有人的眼睛不由自主的望向了張恨水。可他雖身為社長,卻已是再沒有積蓄,自來南京後也沒拿過薪水,更無稿費一說,他也是有心而無力的呀。就在他眉頭深鎖為《南京人報》的前途堪憂時,印刷部的全體工友和編采部的全體同仁,紛紛表示,為了抗日,同舟共濟,他們隻要幾個錢維持生活,工薪全都免了。張恨水深深地感動,正不知該如何感謝時,大家又說道:“就算維持生活的費用都沒有,我們也要堅持到底。這是我們的報紙,決不能讓‘夥計報’先垮,而被‘老板報’竊笑。就算是玩命兒,我們也要苦撐到底!”眾人的支持給了張恨水深深的激勵,為了不辜負眾人的厚望,也為了心底對這份投入了無數心血的報紙,張恨水咬牙堅持做下去。
為了爭取時間辦好報紙,張恨水每日下午到報館工作,又是處理事務又是照顧版麵,常常要工作到第二天太陽升起報紙準時印刷了才可以下班。而人要出城回到南京郊區上新河的家裏需要步行十幾裏,到家後已累得困極了,倒頭就睡,睡醒匆匆吃完飯又趕忙著到報館工作。如此辛苦對於張恨水算不得什麼,可是南京郊區沒有防空工事,往往空襲警報一響,敵機一來,他就得順勢趕緊要麼趴在田坎下,要麼躲在大樹下,常常令家人擔憂不已。待到警報解除,張恨水顧不得拍身上的塵土,拔腿往報館奔去,將他看到的日軍侵力暴行訴諸紙筆,並處理當天的稿件。要排版、要發行,就算工友同仁不要薪水,報紙要運作也得開支。沒法子,張恨水四處借貸,朋友處更是能借的都借了個遍,在他和全體報館同仁們的努力下,直到十二月初,南京淪陷的前四天,《南京人報》方才停刊。
那段時間不止是《南京人報》的困難期,也是張恨水最辛苦的時候。擔憂、焦慮、緊張、恐慌……每天睜眼醒來,至閉眼睡覺,他無時無刻不如此,神經的高度緊繃,身體的疲累,竟令他大病一場,而且來勢洶洶。瘧疾、胃病、關節炎一起襲來,身體承受著堪堪病痛,而這場大病愈發令張恨水急得臥病在床也無心養病。《南京人報》的運作,日軍空襲頻繁全家老小安危咋辦,日憂夜慮,病情愈發加重,也就沒那心思看書,更不存在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