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開放包容的唐朝有沒有出色的女詩人?(3 / 3)

在薛濤的有生之年,劍南西川節度使總共換過了十一位,但正因為她機敏善辯,每一位都對她十分青睞和敬重。

雖然薛濤不是一個普通的樂妓,有著自己的立場和追求,能得到官場名人尊重的人,但畢竟身為官妓,這樣逢249場作戲的日子久了,她也厭倦了。後來,薛濤出錢將自己從樂籍中贖了出來,搬到了浣花溪邊住,開始施展她的另一項絕世才華——造紙。她把樂山特產的胭脂木浸泡搗拌成漿,加上雲母粉,滲入玉津井的水,製成紅色的彩箋,上有鬆花紋路,專門用來謄寫自己的詩作。這個發明得到了古人的肯定,取名“薛濤箋”,並將其與古今絕藝“南華經、相如賦、班固文、馬遷史、右軍帖、少陵詩、達摩畫、屈子離騷”並稱,可見“薛濤箋”的地位。薛濤晚年過上了隱居生活,62歲去世,當時的劍南西川節度使段文昌親手為她題寫了墓誌銘,並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送友人》一詩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向來為人傳誦,是可與“唐才子”們競雄的名篇。

水國萊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裏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秋天月夜淒清的景象,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念情緒。後兩句中“杳”是遠而不見蹤影的意思。詩中是指離別後遙遠得連“夢魂”也難以飛越,寫出了思念之苦和相思情意的執著。薛濤和李冶、魚玄機相比少了幾分癡兒怨女的哀怨,多了幾分縱談古今的明朗風度。她的詩,大多立意深遠,氣魄雄大,這首《送友人》正是如此。

(三)

排名第三的女詩人李冶,字季蘭,是中唐著名的女冠詩人。天寶年間,玄宗聽聞她的詩才,曾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

她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頗有文才。六歲時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其中有這樣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她父親認為不祥,“架卻”諧音“嫁卻”,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後恐失婦德。出家為女道士後,她又與許多詩人鴻儒交遊,酬詠甚多。其中詩歌《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前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麵對男女社交,這在之後千年的曆史上都是罕見的。

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很多酬贈遣懷之作。但她最著名的詩是討論夫妻關係的《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由於首字“至”在詩中反複出現八次,故題名《八至》。詩人由東西方向的遠近、溪水的深淺、日月的高遠明亮,想到了夫妻關係的親和疏。夫妻間可以生死與共相濡以沫,亦可以形同陌路甚至不共戴天。詩人李冶用比興的手法,托物寓理,提出了對世俗夫妻關係的獨特見解。

這首詩是對“夫為妻綱”要求妻子無條件絕對服從丈夫獲得美滿婚姻的反叛和揭露。李冶寫出這樣的詩,不僅需要有痛苦的人生體驗,更需要有勇氣和見識。

暮年被玄宗召進宮的李冶,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接旨後,隻得應命北上。隻可惜,公元784年,因事被德宗處死。

以上就是偉大的唐朝最負盛名的三位女詩人,她們用真情和至性留下一篇篇生命的詩歌,為高手如雲的唐朝詩壇添上一抹女性特有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