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唐宮廷文人隻會拍馬屁?(1 / 3)

當然,這些文臣們寫詩,都是皇上讓他們寫,鼓勵他們創作。初唐的幾位君主,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顯等,都喜愛文學,鼓勵詩歌創作。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就是一位宮廷詩人,隻不過他的文學修養遠不及他的政治能力。李世民喜歡“綺靡”的文風,就是詞句華美、對仗工整的詩。所以受他的影響,宮廷詩會特別注重詩的形式美。唐中宗李顯不時開展詩歌比賽,這對詩人的鼓勵就更大了,唐人小說裏就記載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應製詩比賽的故事。

唐中宗李顯在某年正月三十日到昆明池去遊玩,高興地作了一首詩,命令隨從的官員們和他一首,當時有一百多人作了詩。唐中宗就命女官上官婉兒從這一百多首詩中選取一首,作為皇帝新作樂曲的歌詞,可謂百裏挑一,競爭激烈,但如果選上,那對文士來說可是莫大的榮耀。寫好後,上官婉兒站在帳殿旁一座搭起的彩樓上選詩,把看不上眼的詩往下扔,臣僚們都在樓下等。不一會兒,紙片紛紛從彩樓上飛下來,像下雪一般,早早被扔下樓的詩被相應的官員認領,捂在懷裏不好意思再示人。餘下的人很緊張,目光緊緊注視著每一張被淘汰的紙條,暗暗祈禱自己的詩不要太早被扔下。到最後,隻有沈佺期和宋之問的詩還沒被扔下來,冠軍就是從這二者選其一了。不多時,一個紙片悠悠地飛下來,大家哄搶著去看,是沈佺期的。沈佺期不服氣,旁邊的宋之問十分得意。上官婉兒評價說,最後兩首詩的功力差不多,但沈佺期最後兩句“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詞氣已經完結,沒有餘意。而宋之問最後兩句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意猶未盡,餘音嫋嫋,更勝一籌。這時沈佺期才服了,接受了最後的結果。

上官婉兒說的兩首詩功力相當的意思,是指他們的格律和措辭都沒有問題,不管是押韻還是平仄,都符合要求。可就算是宋之問的詩,在一百首詩中出類拔萃的,由於在應製詩的框架下,沒有什麼真情實感,全是溜須拍馬,感情表達上蒼白無力,也算不上一首好詩。這也是初唐宮廷文人寫詩的普遍特點,個人的感受被歌功頌德的要求所擠壓,寫的詩多是套路。但要說初唐宮廷詩人隻會拍馬屁,對於唐朝詩歌的貢獻幾乎沒有,這也是不對的。

雖然在內容上、風骨上有缺失,但由於初唐宮廷詩人們對詩的形式和語言十分講究,為格律詩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格律詩

格律詩是什麼?聽起來有點陌生,其實,我們早就接觸過了。格律詩,也稱為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五言絕句每句五個字,一共四句,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當然,這些文臣們寫詩,都是皇上讓他們寫,鼓勵他們創作。初唐的幾位君主,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顯等,都喜愛文學,鼓勵詩歌創作。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就是一位宮廷詩人,隻不過他的文學修養遠不及他的政治能力。李世民喜歡“綺靡”的文風,就是詞句華美、對仗工整的詩。所以受他的影響,宮廷詩會特別注重詩的形式美。唐中宗李顯不時開展詩歌比賽,這對詩人的鼓勵就更大了,唐人小說裏就記載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應製詩比賽的故事。

唐中宗李顯在某年正月三十日到昆明池去遊玩,高興地作了一首詩,命令隨從的官員們和他一首,當時有一百多人作了詩。唐中宗就命女官上官婉兒從這一百多首詩中選取一首,作為皇帝新作樂曲的歌詞,可謂百裏挑一,競爭激烈,但如果選上,那對文士來說可是莫大的榮耀。寫好後,上官婉兒站在帳殿旁一座搭起的彩樓上選詩,把看不上眼的詩往下扔,臣僚們都在樓下等。不一會兒,紙片紛紛從彩樓上飛下來,像下雪一般,早早被扔下樓的詩被相應的官員認領,捂在懷裏不好意思再示人。餘下的人很緊張,目光緊緊注視著每一張被淘汰的紙條,暗暗祈禱自己的詩不要太早被扔下。到最後,隻有沈佺期和宋之問的詩還沒被扔下來,冠軍就是從這二者選其一了。不多時,一個紙片悠悠地飛下來,大家哄搶著去看,是沈佺期的。沈佺期不服氣,旁邊的宋之問十分得意。上官婉兒評價說,最後兩首詩的功力差不多,但沈佺期最後兩句“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詞氣已經完結,沒有餘意。而宋之問最後兩句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意猶未盡,餘音嫋嫋,更勝一籌。這時沈佺期才服了,接受了最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