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美的詩都是喝醉後寫出來的?(1 / 3)

再看《飲中八仙歌》的第二位,汝陽王李璡。“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李璡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因此,他敢於喝下三鬥酒後才上朝拜見天子。他在路上看到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去,酒泉是漢朝設置的一個郡,在今天的甘肅省。由於唐代的皇親國戚有資格承襲封地,因此八仙中也隻有汝陽王李璡才會有換個封地的想法,可見杜甫抓住了這個人物的特點,下筆既真實又有分寸。

第三位出場的是李適之,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當過左丞相,後遭李林甫算計,便被罷相了。“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的前兩句寫出了他的酒量和豪奢。“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原來曹魏時,曹操禁酒甚嚴。當時人忌諱說酒字,就把清酒叫聖人,濁酒叫賢人。因此又有“清聖濁賢”的說法。“避賢”既表示不喝濁酒,又表示辭去相位給賢者擔任,一語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耐人尋味。

說完了三個顯貴的人物,杜甫接著寫了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詩的最後兩位,寫了一代狂草家張旭酒後潑墨的壯舉和布衣之士焦遂驚人的酒量和不凡的口才。說到這裏,看官們一定等急了,怎麼還不說李白!說到詩,不能不說李白,說到了酒,就更不能不談李白了。杜甫用了最多的筆墨寫李白,讓他在中間位置出場:“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後揮毫,是李白發揮文學天才的最好時機,“天子呼來不上船”,又把李白這位愛喝酒的天才詩人那放蕩不羈的神態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實在是妙筆。

巧的是李白與八仙中第一位出現的詩人賀知章是好朋友,他們第一次見麵的場景也和酒有關。

那時李白第一次來長安,但詩名已經遠揚,秘書監賀知章得知他來到京師,立即前往拜訪,一見李白便覺氣度不凡,姿容綽約,很是驚奇,便約他來到長安街上一處酒樓,飲酒論詩。在席上,賀知章想看看李白的文章,李白蘸墨揮毫寫下之前創作的《蜀道難》給他,賀知章邊讀邊嘖嘖稱奇。末了,賀知章笑容滿麵,稱呼李白為“謫仙人”。李白十分喜歡這個稱號,他本來就喜求仙問道,現在有人說他像天上下凡的詩仙,心裏美極了。

李白酒量好,賀知章也能喝,於是他大手一揮,取下身上的金龜,就去換了酒錢。這金龜是當時官員的佩飾物,賀知章能在初見李白就拿去典賣,可見他惜才與豪爽。也因為此事,李白在長安的名聲越來越大了。李白在賀知章去世後,寫了《對酒憶賀監二首》懷念賀知章,詩很感人,其一便是:

再看《飲中八仙歌》的第二位,汝陽王李璡。“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李璡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因此,他敢於喝下三鬥酒後才上朝拜見天子。他在路上看到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去,酒泉是漢朝設置的一個郡,在今天的甘肅省。由於唐代的皇親國戚有資格承襲封地,因此八仙中也隻有汝陽王李璡才會有換個封地的想法,可見杜甫抓住了這個人物的特點,下筆既真實又有分寸。

第三位出場的是李適之,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當過左丞相,後遭李林甫算計,便被罷相了。“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的前兩句寫出了他的酒量和豪奢。“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原來曹魏時,曹操禁酒甚嚴。當時人忌諱說酒字,就把清酒叫聖人,濁酒叫賢人。因此又有“清聖濁賢”的說法。“避賢”既表示不喝濁酒,又表示辭去相位給賢者擔任,一語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耐人尋味。

說完了三個顯貴的人物,杜甫接著寫了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詩的最後兩位,寫了一代狂草家張旭酒後潑墨的壯舉和布衣之士焦遂驚人的酒量和不凡的口才。說到這裏,看官們一定等急了,怎麼還不說李白!說到詩,不能不說李白,說到了酒,就更不能不談李白了。杜甫用了最多的筆墨寫李白,讓他在中間位置出場:“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後揮毫,是李白發揮文學天才的最好時機,“天子呼來不上船”,又把李白這位愛喝酒的天才詩人那放蕩不羈的神態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實在是妙筆。

巧的是李白與八仙中第一位出現的詩人賀知章是好朋友,他們第一次見麵的場景也和酒有關。

那時李白第一次來長安,但詩名已經遠揚,秘書監賀知章得知他來到京師,立即前往拜訪,一見李白便覺氣度不凡,姿容綽約,很是驚奇,便約他來到長安街上一處酒樓,飲酒論詩。在席上,賀知章想看看李白的文章,李白蘸墨揮毫寫下之前創作的《蜀道難》給他,賀知章邊讀邊嘖嘖稱奇。末了,賀知章笑容滿麵,稱呼李白為“謫仙人”。李白十分喜歡這個稱號,他本來就喜求仙問道,現在有人說他像天上下凡的詩仙,心裏美極了。

李白酒量好,賀知章也能喝,於是他大手一揮,取下身上的金龜,就去換了酒錢。這金龜是當時官員的佩飾物,賀知章能在初見李白就拿去典賣,可見他惜才與豪爽。也因為此事,李白在長安的名聲越來越大了。李白在賀知章去世後,寫了《對酒憶賀監二首》懷念賀知章,詩很感人,其一便是: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鬆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昔好杯中物”也是對杜詩中白居易嗜酒的佐證。

(二)

李白與酒,在杜甫一首詩中是講不盡的。當代著名詩人餘光中在《尋李白》中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此言不虛,翻閱李白詩集,詩題中含有“酒”字的篇目不勝枚舉:《對酒》《暖酒》《將進酒》《山人勸酒》《待酒不至》《把酒問月》《金陵酒肆留別》《金陵鳳凰台置酒》《對酒憶賀監二首》等等。這麼愛酒,李白的酒量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