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2 / 3)

見父王如此說,便衝口道:“父王您究竟為了什麼要做這種會留下千古罵名的事情?”

我的語氣是萬分無禮的,父王卻沒在意,他朝我招手,讓我坐下,才道:“孩子,你不知道,父王這麼做,不過是要拿回華家應得的東西。”

“應得的?”想起了商容那句“帝王之女”心中頓時升起了疑惑,道:“華家……是不是與王族有過什麼?”

父王微微一笑,道:“在你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你與別家的孩子不同,你聰穎機靈,心思細膩,所以父王才讓你入宮,為的就是這一天。”

“父王,娉蘭不懂。”

父王道:“其實這些,不過是些陳年往事罷了。要跟你解釋,還要從先祖開創永絡國時說起。那時你的爺爺與先祖曾拜天地為誓,結為兄弟。你爺爺為長,先祖為弟。後因前朝君王暴戾,兩人決定起事,召集了數萬鄉裏,闖蕩天下,最後終成一方霸主。而此時,先祖卻背叛了你爺爺。趁夜露深重,獨自領了十萬軍馬破了皇城,並在四方百姓麵前斬了前朝皇帝,如此以來,百姓自然尊先祖為新皇,就算你爺爺有再大的功勞,也不過成了先祖鞍前馬後的忠臣良將而已。你爺爺雖然鬱抑,但為了天下大定,也隻得領了韓王這個稱號。而先祖明白是有愧華家,才對華家如此厚澤。不過……自從先祖崩後,成德帝卻殘暴成性,不但收回了華家應有的待遇,更是對我一貶再貶,最終將華家趕出了京城。”

父王說到此處,有些激動,但終究平靜下來,按著我的肩道:“娉蘭,我希望你明白,父王不是反叛,隻是想拿回華家應得的東西。而且你也該明白,成德帝登基後,永絡的人民就如終日水火,再加上最近兩年的戰亂災害,永絡已經不是從前的永絡了,百姓要的是新生,是新的王朝,所以父王就要站出來,即便被後世辱罵也好,父王的心思與你爺爺一樣,隻想天下安定,百姓安居而已,你懂不懂。”

懂不懂……我豈能不懂。

我側過頭看著父王按在我肩上的手,隻覺的有千斤重。

這一切不管是父王的私心也好,還是真正為了百姓也好,我已經沒有退路了。

輕輕點了點頭,朝父王展顏笑:“娉蘭明白了。”

然後避開他的手,默默退出去。

這個第一次讓我感到親情的男人,也讓我明白了這個世界的殘酷。

原來劉項之爭,並不隻原本的曆史會有。

隻不過那個霸王自刎於烏江,這個流於浮世。然後……後代相爭罷了。

那日後我領下了十萬鐵騎。

點兵時,對著蒼天指誓:“華娉蘭之劍,隻斬董氏禍亂,隻斬貪官讒臣,隻斬流賊草寇。隻斬不從軍令者,隻斬臨陣退縮者,隻斬叛敵倒戈者,隻斬……”一下子噎住,不敢再往下說,隻好停住。再看將台之下,呼喝聲整天,劍雨戟林,黑壓壓塞了滿眼。

這樣的氣派。

卻淹沒在了遠方漸漸壓來的彤雲之中。

看起來今年冬天,定會又冷又長。

有的時候,天災可以讓民心不穩,人禍可以動搖朝政。但當天災人禍同時降臨時,也就代表了一個國家的顛覆。

那日後又開始領兵。父王對希琰似乎非常信任,交了二十萬人馬給他,哥哥也是二十萬,分為三路,往西南、東南、東北而去。

我與希琰主攻南方,那裏大部分地方已被董商侵占。這也是我請命的原因,在我的心裏,從未將朝廷當過敵人,也無法當作敵人,有時也在想,也許董家覆滅後,大概可以有什麼東西能回來。

但自己也明白,這些不過是奢望罷了。

而後與董家正式對立,有勝有敗,時而僵持不下,時而勢如破竹,轉眼間,三年流煙。

三年的時間能帶來什麼?

或許能夠埋藏些不能忘卻的東西,或許能讓人重新站起,或許能讓人麻木,又或許能引起天下巨變。

我低頭看了看沾滿血跡的掌心,輕輕呼了口氣,叫來隊長對戰場開始進行清理。昨夜一役,至今晨方出了結果。著人統計傷亡,好生安撫。又派人去登記降兵服將,一番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