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學論道的學問。曾國藩是晚清造詣極深的著名理學大師。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文章,要在氣勢上下工夫,“氣能挾理以行,而後雖言理而不厭”;要注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後,翦裁之繁簡”。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了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並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當做寫文章的典範。清末民初的嚴複、林紓、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曾氏文風影響。

3.持家教子的學問。曾國藩身為侯王,又是家族中的長子,他對家庭成員的教育非常嚴格。這種良好的家風,使曾家兒女人才輩出,近200年來從未出現紈絝子弟。因此,《曾國藩家書》中關於持家教子的內容,對當今每個家庭都具有良好的啟迪作用。

4.治軍的學問。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所以他的軍事思想內涵相當豐富,曾受到蔣介石、蔣經國的極力推崇。他認為“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他主張軍政分理,各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來增加湘軍的戰鬥力,推進了中國軍隊近代武器的發展;他治軍注重軍紀嚴明,他為湘軍所作的《愛民歌》成為後世治軍的楷模,也是八路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濫觴;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將士萬眾一心,英勇作戰,才能確保勝利;他認為軍隊行動貴在迅速,要“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要“紮硬寨,打死仗”,不可大意行事,“先自治,後製敵”“先拔根本,後翦枝葉”等。

5.處世交友的學問。曾國藩認為交友貴有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國藩的處世交友之道,曆來被後世所稱頌。

6.自勵自強、完善人格的學問。曾國藩認為第一做人誠實是最重要的,人應當表裏如一,內心世界可以公布於世而沒有隱私;第二是要懷有敬畏之心,心中不可存有邪念,讓自己端莊而威嚴;第三是要有清靜之心,保持安寧放鬆的良好心態;第四是要謹言,不能說大話、假話、空話;第五是要有恒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他還認為應當“慎獨”, 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應當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事,因為“頭上三尺有神明”。此外,曾國藩還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曾國藩事業的成功,更多地源自於他的這種人格修煉,因此這也是後世人們要好好學習的內容。

7.養生保健的學問。曾國藩不信醫藥,不信僧巫迷信,而注重食療養生,主張預防為主,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懲貧,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認為“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8.用人識人的學問。曾國藩用人識人的學問,造詣極高。他從不盲目選人,糊塗授權,總是遵循“看透人之後再用人”的方法,該避則避、該提則提,顯示出高超的領導才智與管理智慧。《清史稿·曾國藩傳》中說:“國藩為人威重,美須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悚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除了相傳《冰鑒》為其識人著作外,另有《曾國藩相術口訣》流傳於世:“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曾國藩家書》的價值與影響:珍貴史料,勵誌良言

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後,被封為毅勇侯的曾國藩權重勢大,並且擁有12萬之眾裝備精良的湘軍,因此引起滿清朝廷的極度猜忌。曾國藩為了表明心跡,首先是對湘軍進行大裁員,共裁減了25000人,使湘軍總人數不足10萬。其次,則是計劃公開自己的《家書》,以便讓所有人明白他的赤膽忠心。

光緒五年,《曾文正公家書》首次由傳忠書局印刷發行,其編校者為李瀚章與李鴻章。也有人考證說,編校者是曹耀湘,並對家書中涉及的家庭瑣事、訓斥之詞,以及與政治密謀有關的內容刪除殆盡。

曾國藩為後世留下了大約1500封書信,基本上記錄了曾國藩一生的重要思想。其寫作年代自清道光三十年始,至同治十年左右結束,前後達30年曆程。因此,《曾國藩家書》不單是研究曾國藩的重要文獻,也是研究清朝末期社會狀態的重要史料。

對於普通讀者而言,曾國藩的思想顯然更為重要,因為這些思想是不可多得的勵誌良言,可以啟發、激勵人們懂得更好地生存,可以讓人學會完美的為人處世之道,可以讓人們從中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有人認為《曾國藩家書》是與《顏氏家訓》相媲美的成熟典範,可以對很多人、很多家庭產生積極的影響,是澤被後人、意義深遠的教育經典。當然,也正因為如此,《曾國藩家書》自從刊印以來,經久不衰,一直是備受廣大讀者推崇的暢銷書。

為了使更多的讀者能夠因為閱讀《曾國藩家書》而終生受益,我們精挑細選出那些最經典的書信,並細分類別,配上譯文,以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原文,更好地記住精彩的句子,從而真正達到開卷有益的效果。

我們真誠祝願每位讀者,能夠因閱讀本書而達到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能夠更智慧地生活、工作,事業有成,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