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市出來,我們每人拎著一大包草原的禮品,行走在赤峰的林蔭道上,我們邊走邊聊下次購買的物品。
趕上陰天下雨出不去,我從冰箱裏拿出幾塊牛肉幹,調一點韭菜花,炒一盤花生米,再來半斤北京二鍋頭,喝著小酒,嚼著越嚼越香牛肉幹,看著窗外瓢潑的大雨,和天邊一道道亮閃閃的光線,感覺確實很自在,很愜意,我還真有點飄飄然的感覺了。
奶茶
到赤峰的第二天,朋友邀請我去赤峰最好的飯店吃午飯。
中午十一點半,一輛白色的日本三菱接我,十幾分鍾的路程,汽車在城裏拐了幾拐就到了飯店的門前。
一座豪華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蒙太蒙”飯店,麵北佇立在公路的南麵。穿流不息的汽車和行人編織著這座塞外小鎮的匆忙和繁華。
我們在房間落座後,身著蒙族服飾的小姐端來具有蒙古特色的黃銅奶鍋,她用打火機點燃酒精爐,把一壺已經燒開的奶茶到入鍋裏,不一會,奶茶就沸騰了,縷縷奶香迅速彌漫了房間。這時小姐又端來一小碟白糖,一小盤奶皮子,一碗奶嚼口和一碗炒米。
我聽小姐介紹,煮奶茶先將茶搗碎,放入白水鍋中煮。茶水燒開之後,煮到茶水較濃時,用漏勺撈去茶葉之後,再繼續燒片刻,邊煮邊用勺揚茶水,等茶水有所濃縮後,再加入適量鮮牛奶或奶粉,用勺攪拌茶,再次開鍋後就成了馥鬱芬芳的奶茶了。
在我身邊就坐的蒙古族女士小聲對我講,品嚐奶茶的好壞,以茶色、香氣、形態和味道四個方麵來評價,而且需要細細品嚐,才能夠體會到其味道之美。
要熬出一壺醇香沁人的奶茶,除茶葉本身的質量好壞外,水質、火候也很重要。一般說來,可口的奶茶並不是奶子越多越好,應當是茶乳比例相當,既有茶的清香,又有奶的甘酥,二者偏多偏少味道都不好。還有,奶茶煮好後,應即刻飲用或盛於熱水壺以備飲用,因在鍋內放的時間長了,鍋鏽也會影響奶茶的色、香、味。
奶茶一般在吃各種幹食時當水飲用,有時單獨飲用,則既解渴又耐饑,比各種現代飲料更勝一籌。牧民喝奶茶時,還要泡著吃些炒米、黃油、奶豆腐和手把肉,這樣既能溫暖肚腹,抵禦寒冷的侵襲,又能夠幫助消化肉食,還能補充因吃不到蔬菜而缺少的維生素。
在蒙古牧區有一句俗話:“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確,蒙古族牧民的一天就是從喝奶茶開始的。這種嗜好在蒙古族是作為一種曆史文化表現延續至今。
每天吃早點的時候,家人或朋友擁壺而坐,一麵細細品嚐令人飴情清心的奶茶,品嚐富有蒙古民族特點的炒米、奶油和糕點,一麵談心,論世事,喝得鼻尖冒出了汗,真正體驗出了蒙古人所說的:“有茶之家何其美”的景象。
奶茶可以去油膩、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勞,也適合於急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人飲用。對酒精和麻醉藥物中毒者,它還能發揮解毒作用。
奶嚼口也是奶食品,主要以牛、羊、馬、駝的奶為原料。以牛奶為上品。
將鮮奶倒入洗淨的容器,夏季放在陰涼處,冬季放在暖炕上,過一段時間便發酵凝結,形成凝結乳。其味酸甜,清涼爽口,可泡炒米、米飯而食。
凝結乳分上下兩層,上層呈淡黃色,奶香撲鼻,蒙古語稱“朱和”,漢語稱“嚼口”,拌炒米、米飯極香,還可提煉奶油。
奶嚼口非常好吃,它的口感和雪糕一樣,小姐將奶嚼口和炒米攪拌均勻,給我們每人盛了一點,我細品了品,酸甜酸甜的,嚼到炒米時,又香又脆,非常好吃。
在赤峰小住的幾天裏,每頓飯都離不開奶茶,頭一次喝奶茶的時候,我感覺還有點不適應,等喝到三次後,感覺味道不一樣了,越品越覺得回味無窮。在淡淡的茶的味道裏蘊含著一股濃濃厚重的牛奶的馨香和微感的鹹味。確實象蒙古女士說的那樣,奶茶又解渴又經餓。每次喝酒時,坐在我身邊蒙古族女士總提醒我,多喝幾杯奶茶能解酒。我體會了一下,奶茶不僅能解酒還可以提高酒量。在赤峰開會的五天裏,我喝了有十斤的蒙古好酒,沒有醉的原因,就是喝了奶茶。
在赤峰開會旅遊的幾天裏,那位身材頎長皮膚白皙為人謙和,不知叫什麼的蒙古族女士一直陪伴著我們,從每日的三餐開始,到休息時引領我們到好玩的地方瀏覽購物。散會後又把我們送上開往北京的火車。
話別在赤峰站前,那位蒙古族女士非常大度地伸出雙臂和我們每人熱情地擁抱了一下,然後揮揮了手,道一聲平安,目送我們進了站台。
從赤峰回來後,我時常回味著那淡淡的奶茶,香酥的炒米,酸甜的奶嚼口和好客善良豪爽,叫不上名字的蒙古族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