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歪批聊齋 4 最富有想象力的判案——歪批聊齋(1 / 2)

一、歪批聊齋 4 最富有想象力的判案——歪批聊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封建社會的法律是冷冰冰的,官老爺們在審案中象凶神惡煞一樣,驚堂木一拍,好似閻羅現世,其實凶狠歸凶狠,也有一些太爺們在判案時也是極富人情味的,充滿想象力,簡直就是一門藝術。《聊齋·郭安》篇中的縣太爺就是如此。

濟南城西有一個人被人殺了,他的老婆就到縣裏告狀。縣太爺一聽,大怒,立即派人將凶犯拘來,拍案大罵道:“人家好好的夫妻,被你拆散了,叫這位美女守寡,現在判你和她結婚,讓你老婆守寡。”此等判決真是神來之筆!自古到今恐怕沒有人能出其右者。

在我們周圍有一些人已娶妻生子了,還要靠父母的接濟才能生活,有的是時不時向父母要點小錢;有的是隔三差五(大多是周末或黃金周)到父母那裏撮一頓或幾頓;更有甚者幹脆和父母同居,吃穿用全由父母買單。我們這裏稱這種現象叫“刮老”或“啃老”。我以為叫“啃老”比較準確,且不難聽而有美感。“刮”者用刀,帶有強迫性,有點打家劫舍的味道,而“啃”者用嘴,在談笑間把問題搞掂,且“啃”與“肯”相近,有心甘情願之意,既然是你情我願的事,也就皆大歡喜了。

對於啃老,我以前以為隻是最近幾年才有的現象。大概是因為年輕人下崗的多,收入不穩定,且消費高,如子女上學,人情份子,看病買房等費用日見攀升,而老年人有退休工資,收入相對穩定,且老年人生活儉樸者多,無多大浪費。近讀《聊齋·鬼作筵》篇,發現啃老現象古已有之,非當今社會之特例。更令人噴飯的是,書中主人翁杜氏夫婦啃的不是在世之老,而是已作古之老,那真是完全徹底地啃了。父母到了陰間還要為子女操心,可見父母有多偉大!篇中有個細節令人百讀不厭。杜翁見4個小鬼來捉兒媳,就打開包裹掏出白金賄賂他們,4個小鬼走了之後,兒媳發現包裹裏還有2錠白金,想順手偷一錠回來,被杜翁訓斥一頓才罷手(因為那玩意在陽間是無法用的),真是啃老啃到棺材裏了!

其實,這正是《聊齋》的偉大之處。父母雖亡,但依然有老本可啃,君不見:有多少人依仰著父母的老朋友,老部下,而生活的很風光,很體麵,甚至於飛黃騰達!

在封建社會裏,做官的很少是不貪的,但一個官貪多少卻有定數,不是想貪多少就貪多少。貪汙絕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在對官員貪汙的問題上,向來有兩種理論:一種是一口井理論。就是說,貪汙象從井裏打水,一桶水打上來了,井裏又滲了,於是可以連綿不斷地打。一種是一碗水理論。就是說命裏就攤你這麼多,象一碗水,喝光了就沒有了。顯然,我是傾向於後者的,《聊齋·庫官》篇也為這個理論提供了左證。

鄒平人張華東奉旨祭祀南嶽神,在江淮間一個經常會鬧鬼的驛站住宿時,來了一位神秘的黑衣老者。他說:“我是庫官(估計是冥間的小吏吧——作者注),為大人你收藏了2萬3千5百兩黃金,你現在帶走嗎?”張華東想現在帶在身邊多有不便,於是說回來再拿吧。回來時張華東又到那個驛站去等庫官。見麵時,庫官告訴他“不好意思,那批黃金已經劃撥給遼東做軍餉了。”張華東很生氣“那你不是耍我嗎?怎麼前後矛盾呢?”庫官說:“不能怪我,你這次去祭祀南嶽神的途中已收了大小官員孝敬的黃金了。”他一數正好也是2萬3千5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