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除了油菜花、桃花、梨花,整個山野村落,我隻另外看見兩樣東西:一叢叢的茶園和待耕的水稻田。
油菜、茶葉、水稻(一年兩季)——這三樣大地上的寶貝,構成延綿起伏的山裏人在青山綠水間的風景。這古老的農事詩篇,門的楹聯。
牛在汙泥的水田裏掙紮。趕著牛犁田的莊稼人用一塊拖在牛軛身後平躺的木板駕馭這悲傷的畜生。“吃,吃!”趕牛的聲音,最終被牛蹄子從泥漿中掙紮著拔出來的“噗哧、噗哧”的喘息聲蓋過了。牛使勁地低頭、拗下自己粗蠻的背脊、脖子。它對自己的氣力——看得出來——已失去信心。它以一種近乎無望的姿式向立腳點匍伏,恨不得能像直立動物人一樣雙手著地、趴在農田裏。可是它的兩隻手掌變成了肌腱發達的蹄子——必須做牛,必須實踐自己的進化論。一頭農田荒地裏的耕牛。它的鼻息出著熱汗,噴著水氣。它的不停搖撼的毛聳聳的尾巴和臀部可笑地被不斷擊濺上來的汙泥所恥笑、沾汙。甚至眼瞼也被田裏的泥水弄得濕漉漉的。
主人狠一狠心,在另外一次千遍一律,平均每隔十秒鍾重複一次的轉彎途中舉手給了它幾鞭子!
啊,那鞭子抽打在牛身上——像極了人因為絕望的生活而在地上頓腳——連連跺腳!
興善坊門前的火爐。靠弄堂圍牆排放的早點攤位,兩張可折疊桌子鋪了層塑料紙,上麵放醬油醋筷筒辣子。攤主是一名中年婦女,外加她前來幫忙湊手、腿腳不便的老母親。後者在深狹的弄堂和一大清早趕著辦事的顧客之間來回跌跌撞撞走動,不時遞上一碗熱騰騰的湯粉或餛飩。生意冷清了,老奶奶負責照看煤爐上的火頭。洋鍋子蓋已經掀開,熱氣順著高而陡直的顧客麵前這堵明清風火牆直往早晨瑩澈的空氣熏去。
地上堆了一攤煤灰。一名山裏挑擔的小販轉了個彎,從弄堂口擠過身來,他趕完了早市,前後兩隻籃筐差不多空了。肩後那一隻隻堆了他身上嫌天氣熱脫下來的衣裳,另一隻碼著捆紮好的新鮮菜苔,正是水淋淋的時鮮貨,剛上市一禮拜。菜苔上還有一盆賣掉一多半的醃鹹菜。看上去山裏人的口味是往這種醃鹹菜裏放更多的辣子。
“怎麼樣?”他把身前的貨筐晃一晃。“一塊五”。
“兩塊兩碗。”女攤主說。
“一塊五”小販執意,然後加了句當地俚語:“盛滿堆尖。”
“不要。”潑辣的攤主掉頭走掉了,她的家一定就在這牌樓倒塌了的興善坊弄堂深處。
那小販歎了口氣,把擔子歇下來,安好在地上。把身子往後靠一靠,緊接著,全身的勁頭癱軟下來,他半靠半倚地歇在了弄堂圍牆上。從口袋裏掏摸出一根煙,以山裏人特有的謹慎和小心翼翼望望兩邊,把煙點燃。看得出來,這是他在那一天早晨的第一次下定決心歇歇腳。他甚至沒有為自己要上一碗熱騰騰的湯粉。
今天早上,除了油菜花、桃花、梨花,整個山野村落,我隻另外看見兩樣東西:一叢叢的茶園和待耕的水稻田。
油菜、茶葉、水稻(一年兩季)——這三樣大地上的寶貝,構成延綿起伏的山裏人在青山綠水間的風景。這古老的農事詩篇,門的楹聯。
牛在汙泥的水田裏掙紮。趕著牛犁田的莊稼人用一塊拖在牛軛身後平躺的木板駕馭這悲傷的畜生。“吃,吃!”趕牛的聲音,最終被牛蹄子從泥漿中掙紮著拔出來的“噗哧、噗哧”的喘息聲蓋過了。牛使勁地低頭、拗下自己粗蠻的背脊、脖子。它對自己的氣力——看得出來——已失去信心。它以一種近乎無望的姿式向立腳點匍伏,恨不得能像直立動物人一樣雙手著地、趴在農田裏。可是它的兩隻手掌變成了肌腱發達的蹄子——必須做牛,必須實踐自己的進化論。一頭農田荒地裏的耕牛。它的鼻息出著熱汗,噴著水氣。它的不停搖撼的毛聳聳的尾巴和臀部可笑地被不斷擊濺上來的汙泥所恥笑、沾汙。甚至眼瞼也被田裏的泥水弄得濕漉漉的。
主人狠一狠心,在另外一次千遍一律,平均每隔十秒鍾重複一次的轉彎途中舉手給了它幾鞭子!
啊,那鞭子抽打在牛身上——像極了人因為絕望的生活而在地上頓腳——連連跺腳!
興善坊門前的火爐。靠弄堂圍牆排放的早點攤位,兩張可折疊桌子鋪了層塑料紙,上麵放醬油醋筷筒辣子。攤主是一名中年婦女,外加她前來幫忙湊手、腿腳不便的老母親。後者在深狹的弄堂和一大清早趕著辦事的顧客之間來回跌跌撞撞走動,不時遞上一碗熱騰騰的湯粉或餛飩。生意冷清了,老奶奶負責照看煤爐上的火頭。洋鍋子蓋已經掀開,熱氣順著高而陡直的顧客麵前這堵明清風火牆直往早晨瑩澈的空氣熏去。
地上堆了一攤煤灰。一名山裏挑擔的小販轉了個彎,從弄堂口擠過身來,他趕完了早市,前後兩隻籃筐差不多空了。肩後那一隻隻堆了他身上嫌天氣熱脫下來的衣裳,另一隻碼著捆紮好的新鮮菜苔,正是水淋淋的時鮮貨,剛上市一禮拜。菜苔上還有一盆賣掉一多半的醃鹹菜。看上去山裏人的口味是往這種醃鹹菜裏放更多的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