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東亞文學論壇紀事(2 / 3)

韓國賓館有黃色電視節目,翻了幾下就翻出來了,看了一會兒,洗澡,記日記,睡覺。明天上街該買幾件瓷器,不要盆兒瓶兒,就要茶杯什麼的,這是我看了賓館的茶杯才萌生的主意。

這也是因為身上現在已有韓元了。在北京機場,中國作協給每人發了一百七十美元。可能是出國的補助吧。記得上次去印度,是一百美元。在仁川機場等候期間,小閻說可以在這兒換韓幣。此前她多次說,經網上查對,還有她不久前赴韓的經驗,在機場兌換比率最高。我們等候的地方,就有兌換處。幾個人都過去兌換。一美元兌換一千二百八十韓元。我將一百七十美元全換了,換得二十一萬七千多韓元。人民幣的比價是一元兌一百八十七韓元,似乎比前兩年我來時高了許多。

離開太原時,有些感冒,還吃了藥。經過二十七日晚宴一喝酒,感冒反倒好了。

九月二十九日 星期日

早餐後與雷抒雁外出,約八點半,街上商鋪都尚未開門,雷說這兒的商鋪要十點才開門。遂返回酒店。九點左右,老雷來電話說過去聊天。說起現在的作協領導,我說還是鐵凝當主席最好,許多舊的恩怨全都沒有了,頓時開了一個新局麵,這也是這一屆黨中央有政治智慧的表現。金炳華是曆來書記中修養最好,作風最正派的一個人。雷讚同我的看法,畢竟是圈內人,說了一些評價,尤其是前後對比,更是一針見血,說到根子上了。

十點,雷約了翻譯楊晶,一起上街。往南大門方向,沒找見那個市場,見一大商場,高十四五層,我們先是上到十層,再逐層往下。在八層買衣服處,一品牌店的降價衣櫃裏,有幾種年輕男女的衣服也還中意。我挑了兩件款式相同、顏色不同的年輕女子休閑上衣,打算一件給兒媳,一件給女兒。共五萬八千韓元,約五六十美金。老雷也買了兩件,其中一件與我買的款式相同。

匆匆趕回酒店,到二十一層,見隻有酸奶與麵包,疑心當是二層,下到二層,楊晶問一接待人員,知中午無飯。老雷要參加新聞發布會,不能外出了,回房間準備。我和楊晶出去,找見一麵館,一人要了一碗麵,實為方便麵,一碗二千五百韓元,兩碗五千韓元,我付了。

下午未外出,在房間裏看電視。來首爾一天多,覺得皮膚滋潤了許多。前幾天在太原,買《董其昌書畫圖錄》,書太重,又提上走了段路,右手中指和食指勒得起了皮,整個手掌也幹皴起皮。這兩天也是精心護理,竟完全好了。可見我們不是天生的粗糙,實在是環境使然也。

原不打算外出,休息到四點鍾,覺得坐在房間裏看電視太無聊,該出去轉轉。早上出去,見斜對麵有一形似火炬冰激淩的紀念塔,或許該說是城市雕塑,那邊的街上似乎更繁華些,那就去走走吧。

首爾的街道,間隔不遠就有地下通道,有的是地鐵站,有的似乎就是個通道,都很寬敞。想起太原長風街新修成,也建了地下通道,據進過的人說,比《地道戰》裏的地道略寬些。自然是笑話,但不寬也盡可知。這兒的地下通道,可稱為地下街道,有商場商鋪,散步其間很是舒服。

過到那邊,小廣場上正在搞促銷活動,好多人舉著白色四方牌子整齊地走去。活動像是完了,正在發放宣傳品,我也過去領,沒有宣傳品了,給了一個圓形的小牌,還有一瓶礦泉水。再往前走,有人散發宣傳品,不長的一個折子,有圖有文字,文字不懂,圖的意思也隻能是猜,像是推銷什麼奶製品。過了小廣場,往下一看,是條不太寬的河,河岸水泥築成,河底也是水泥的,不過嵌了許多石塊,看起來自然些。有中國人在此遊覽,聽導遊說,叫清溪川。

再往前走,上了岸,去旁邊街道上轉轉,又轉回清溪川,正好有座石橋,剛才路過是在橋下,現在是在橋上。橋名廣通橋(韓文旁注漢字),兩側的石塊上雕著“庚辰地平”“癸巳更濬”。可見,在重大建築上,韓人還是願意刻上漢字,顯得莊重些。來時路過一碑亭,四周有石圍欄,一看便是中國式的碑,繞到正麵,有四個漢字,“紀念碑殿”。想來該是光複前的遺物了。回到賓館,正好五點。行程表上規定,五點五十分在大廳集合,參加韓方的晚宴,要著正裝。

五點四十分,許龍錫先生過來叫我下樓,我們下了一樓不見人,又出了酒店外,也沒有人。這個酒店,進了一層是個大廳,有電梯可上,但沒有吧台,吧台在二樓,有滾式電梯可通。想來這是韓國日報的大樓,下麵是報社,十幾層以上為酒店,才有這樣的格局。我對龍錫說,我們可能錯了,該在二層等著才對。返回二層吧台前,果然我們的人都來了。韓國方麵給每位中國作家都配了一位韓語翻譯,也都來了。為我翻譯的金小姐正在找我。交談後始知,她是首爾大學中文係的學生。

乘車,往三清閣出發。路上,經我詢問,金小姐說她叫金英明,原在吉林某市(長春與沈陽之間一市)居住,六年前來到首爾。她的爺爺是韓國人,早年到了吉林,有兒子,曾回韓國為兒子辦了戶口。回去不久事變(韓戰?)發生,兩國斷絕交往,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恢複民間交往,她正在申請恢複韓國國籍。在國內已上過工科專科學校,來首爾後重上大學,本科馬上就要畢業了,還想考研究生。她的學業很好,享受全額獎學金,還在外麵兼一份中文教職。這次老師挑了最優勝的學生來為論壇做翻譯,為此,她把兼職都讓給別人了。

車行約四十分鍾,我的感覺是穿越了大半個市區,開始上坡,上了又上,終於見到了“三清閣”三字的石界碑。旁邊有“客飯”二字的石碑。小金告訴我,韓國很有名的一部電視劇,就是在這個地方拍的。這個地方在韓國很有名。車上有人說,在這兒用餐,相當於中國人在釣魚台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