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夷中(837~?),字坦之,河東(治今山西永濟西)人,鹹通進士。據《唐詩紀事》載,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嚐辛楚,尤為清苦”。他出身貧寒,隻做過縣尉等小官。他關心民生疾苦,同情下層百姓,其作品揭露抨擊了地主對農村的殘酷剝削,有著深刻的現實內容,表現出可敬的“民本”思想。《全唐詩》中共所錄聶夷中詩一卷,而像《田家》這類反映農民現實生活和農村景象的詩歌就占了四分之一左右。從此看來,《鋤禾日當午》這首詩很可能是聶夷中的作品。
據孫光憲《北夢瑣言》載:“……有聶夷中,……精於古體,有《公子家)詩雲:‘種花於西園,花發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又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孫光憲是由五代末、宋初時人,《北夢瑣言》的成書年代距聶夷中的生活時代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他的記載應該是可靠的。由此看來,“鋤禾日當午”一詩的真正作者應該是聶夷中。但有人對這種觀點提出異議,認為這種說法的論據十分單薄,僅憑《北夢瑣言》一書就下斷言,不能令人信服。
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大多數學者認為此詩的作者是李紳,但實際上還有許多疑點未能解決,還需要更多的學者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
[相關鏈接]《全唐詩》
《全唐詩》共900卷,是清康熙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在第五次南巡時,將主持修書的任務交給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州開局修書,參與其事的有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綋,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十人,以明朝胡震享《唐音統簽》、清朝初年季震宜《唐詩》兩書為底本進行增訂,至次年十月全書完成,是為《全唐書》。該書卷帙浩繁,共收錄唐詩48900多首,作者2200餘人。詩人均按時代先後排列,後附唐五代詞,搜羅宏富,對於研究我國唐代的文學和曆史,都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