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文藝擷英 2、《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是誰?(2 / 2)

一些人不同意上述觀點,認為其隻是神話傳說,不足為憑。據北宋王灼《碧雞漫誌》載:“《霓裳羽衣曲》,說者多異,予斷之曰:西涼創作,明皇潤色,又為易美名,其它飾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他認為此曲原是西涼的曲子,明皇對其加以潤色,並把名字改為《霓裳羽衣曲》。元代胡三省等人也持此說。

一些學者對這種觀點進行批駁,認為《霓裳羽衣曲》中融入了《婆羅門曲》,兩者有淵源關係,但並不盡相同。《婆羅門曲》經再創造構成了該樂舞大曲的後半部分,《霓裳曲》是以清商樂為主的法曲,此曲的成功之處是溶入了域外音樂元素,是胡聲唐化的典範。玄宗首先先完成了作曲、編曲工作,隨後推出了舞蹈的演出形式。

無論如何,《霓裳羽衣曲》都與唐玄宗大有關係。玄宗作為一位在政治上頗有建樹的封建君主,而在音樂上有此成就,在中國曆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相關鏈接]多才多藝的音樂家唐玄宗

唐玄宗“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不僅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君主,在音樂上還頗有建樹。他多才多藝,在音樂及書法方麵有很高的造詣,還擅長跳舞。在他16歲時,曾為祖母武則天表演唐代著名歌舞大曲《長命女》。玄宗在音樂方麵的表現尤為出色,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他十分重視民間音樂的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吸收了其他新的因素,融合在自己的作曲創作中。據《舊唐書·卷二十八》載:“玄宗又製新曲四十餘,又新製樂譜。”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可觀,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唐南卓《羯鼓錄》一書中收錄了他所做的92首竭鼓曲,聞名於世的有《紫雲回》、《龍池樂》、《淩波仙》、《得寶子》等,直到現在唐玄宗的許多音樂作品還回響在中外音樂舞台上。他精通樂理,擅長演奏多種樂器,技藝非凡。據史料記載,“上洞曉音律,由之天縱,凡是絲管必造其妙”。玄宗尤為擅長演奏羯鼓,並稱羯鼓是“八音之領袖”,認為其它樂器都不能與其相提並論。玄宗高超的演奏技巧令人讚歎,宰相宋璟稱之為“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唐玄宗還喜歡吹奏笛子,甚至“座朝之際,慮忽遺忘,故懷玉笛,時以手上下尋之,非不安也。”與此同時,唐玄宗還是一位傑出的音樂教育家,建立了十分全麵的音樂教育機構,並有著清楚的專業分類。在他的推動下,在這一時期民間音樂、宮廷音樂、音樂理論及音樂思想等方麵,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遙遙地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列。總而言之,唐玄宗對音樂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在中國音樂史與中國教育史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