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原田淑人認為葡萄紋的圖案來自波斯和拜占廷,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紋飾融合在一起,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飾紋樣。唐代對外交往頻繁,人們在飲食起居等方麵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流行於波斯和拜占庭地區的葡萄紋飾受到人們的青睞。中國的鑄鏡師將其裝飾在銅鏡上,象征著“富貴長壽”。
一些學者認為葡萄紋及瑞獸紋都是來源於中國,隻是在唐代方把兩種紋飾組合在一起。自古我國就有瑞獸紋飾,並在六朝、隋初的銅鏡上頗為盛行。據史書記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中外聞名的絲綢之路,葡萄也由此傳入中國。西漢時,絲織品上就出現了葡萄的紋飾。唐代的葡萄種植已非常流行,葡萄紋也頻繁地用於絲綢裝飾。這兩種紋樣在大唐寬鬆多元的文化氛圍下交融為一體,成為中國銅鏡裝飾紋樣由瑞獸向花鳥植物紋轉變的特殊產物,在銅鏡史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另一位日本學者濱田耕作提出另外一種意見,認為葡萄紋和鳥獸的圖案作為一個整體一起由西方傳入中國。禽獸葡萄紋的發源地並不是中國,而是西亞波斯等地。葡萄和獸類組合在一起,應該起源於古希臘的酒神崇拜。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一圖案脫離了酒神崇拜的範疇,漸漸成為一種裝飾圖案。隨著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頻繁,一些帶有禽獸葡萄紋的文化藝術品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在其影響下,中國的鑄鏡師自然地將這兩種早在中國流行的紋樣巧妙地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華麗豐滿、自由舒展、明快清新的民族藝術風格。
因此說,瑞獸葡萄鏡是東西方文化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相關鏈接]古代青銅鏡的神秘用途
銅鏡除了用於照麵梳妝,饋贈友人外,還有多種特殊的用途。其一,辨別忠奸。相傳秦始皇有一麵寶鏡,可見人肝膽,名為“照膽鏡”。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洞明。人宜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即見腸胃五髒,曆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直到南北朝末期,人們對於“照膽鏡”的存在還深信不疑。據史料記載,清代宮廷裏還存在著“照膽鏡”,隻是其神秘性已漸趨弱化。其二,導淫。據史料記載,明宣宗朱瞻基為了盡情淫樂,專門在宮內建了一間鏡室,在房間內的牆上、天花板、地板上都嵌滿了銅鏡。他經常在鏡室內與妃嬪縱欲,以此取樂。其三,用來象征愛情的半鏡。人們常以“半鏡”象征夫妻分離,用“破鏡重圓”來比喻夫妻或情侶離而複合。其四,鎮鬼降妖。古人認為,銅鏡具有鎮鬼降妖、去邪消災的作用。漢代以後的銅鏡上多刻有有關辟邪內容的銘文,如“五帝三皇,白牙單琴,黃竟除凶,朱雀玄武,白虎青龍”等,取名為辟邪鏡。此外,自漢代後人們還把銅鏡放在墓主周圍或墓室,以驅鬼辟邪。其五,祛病除魔。由於古人無法解釋人體患病的原因,認為患病是因鬼纏身所致,從而使巫術成為民間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銅鏡也被當成了祛病除魔的工具,並取名為辟瘧鏡。除此之外,銅鏡還可以用來占卜吉凶之用。由此可見,銅鏡在古人的心目中擁有著神奇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