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後人以為,劉悚說較為翔實可信,而何延之說不免於漂浮失實,但兩者結論卻一致,那就是《蘭亭序》真跡被埋入昭陵了。但此事又有餘波,據《新五代史?溫韜傳》,後梁耀州節度使溫韜曾盜昭陵:“韜從埏道下,見宮室製度,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依此記載,則《蘭亭》真跡經“劫陵賊”溫韜之手又複見天日。為此,直到如今,更有傳聞說真跡更在台灣說。
更有傳聞說,唐太宗死後本應按其遺囑將《蘭亭集序》放入他的棺中,但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也是一個書法迷,他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到後來他死時也立下遺囑要把他收藏的全部書畫包括《蘭亭集序》都放入他的棺中。而他的老婆武則天“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又將《蘭亭集序》扣了下來,因而後來《蘭亭集序》就裝入了武則天的棺材。還有,另外據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說,《蘭亭序》偕葬時,為李世民的姐妹用偽本掉換,真跡仍留存人間。
至於真相到底如何,恐怕這個謎底目前是難以解開的。尤其唐太宗當年命人臨摹了諸多《蘭亭集序》帖分賜給兒子及大臣們,這些摹本因此更增加了人們辨知真跡的難度。不過,近來有人提議說,不妨發掘唐太宗等一幹唐朝皇室所在的乾陵,鑒於乾陵從未被盜過,因而可能找到《蘭亭集序》的希望還是較大的。隻是以現代科學的發展水平,要想成功地發掘乾陵,還為時尚早。那麼,就將這個疑問繼續留待後人來解決吧。
[相關鏈接]肖翼盜《蘭亭序》的故事
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唐太宗發現一份已錄取考生肖翼的試卷不僅文才出眾而且能寫一手漂亮的王體行書。他秘密地召見肖翼,經過麵試後將自己收藏的兩件王羲之真跡交與肖翼,讓他以此為誘餌到全國各地去把《蘭亭集序》這條“大魚”釣到手,並當麵許諾完成任務後立即點他為狀元並封以高官。在巨大的名利驅使下,肖翼不辭勞苦,走遍全國去尋找《蘭亭集序》真跡。最後來到香火很盛的九華山下,在市鎮上擺了一個書畫小攤。時間一長他發現一個和尚經常到小攤前看字畫,經打聽知道這和尚名叫辯才,看樣子也是愛好書法的,而且是一位高僧。於是肖翼就有意地去接近他,時間長了兩人遂成為好友,經常一起喝酒談論書法藝術。一次肖翼趁辯才喝醉之際讓他看了作為釣餌的兩件王羲之真跡,並吹噓這是當今最好的王羲之珍品,那和尚不服,最後以其收藏的《蘭亭集序》真跡拿給肖翼看,肖翼見果真是真跡,便最終用計取得了那和尚的信任後將它騙到了手。後來據說,辯才得知真跡丟失一氣之下竟死了,而肖翼也最終沒落什麼好,他終於被唐太宗給用毒酒滅了口。